(上接第40页)
手稿用厚厚的纸包起来,仔细捆好,近千页的文字就这样被放进了一个小柜子,开始了漫长岁月的等待。
也许梭罗已经料到这些文稿要经历漫长等待,所以他说“假如生命就是等待,那就由着它吧”,等待什么呢?生命的自然成熟,生命的丰硕回报,还是生命的光彩过程?他再也没有回答,这是永恒的谜。可是和他一样被奉为自然文学先驱的约翰巴勒斯仿佛是在远处回应:“上帝眷顾的是那些所求甚少却不惜余力工作的人,我双手合十,平静地等待。”这世上多的是所求过多之人,往往被欲望带向耍弄机巧贪得无厌的不归之途;而那些看似愚笨,所求甚少的劳作者省下许多精明算计,往往获得最大的心灵自由,无所求却终有所得。
答案如沉重的雨滴穿过轻盈的云层向地面坠落,而“蓝眼睛的苍穹”永远无语,但它明了一颗火热的心,那内里的岩浆曾经怎样奔突横流?那颗心“活过每一个季节;呼吸空气,喝水,品尝水果,让自己感受它们对你的影响。”那颗心灵放射的光辉在归于平静的文字中照彻平庸的我,让一个中年女人在狼烟四起的现实中仍没有间断阅读和书写,哪怕每天只是读几页书写几百个字,即使对着厚的障壁,坚硬的岩层,深藏于心的泉源也未枯竭干涸,沁化为水滴,盈盈的,一滴一滴又一滴,汇聚,然后坠落,迸射,化为无数沫点,终汇成汩汩细流。如果奔涌,急湍,滔滔,澎湃是水流变化无限的风景,那我现在的模样,就该是原野上那个双手合十,平静地等待水滴装满陶器的劳作者,这样的模样,才算没有辜负这个炎夏的午后与梭罗相遇,邂逅清凉。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东华小学)
责任编辑 李 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