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立足语用,确保教学内容的增值O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言语行为,因为它所反映的言语智慧,即教学价值,具有一种充分的价值自足性。例如在教学《开国大典》一课,了解祖国创建的历史和开国大典盛况空前,只是文本的原生价值。但我们要立足语用,就必须关注文本的教学价值,引导学生学习“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方法,记录自己的学习生活,在语言实践中达成言语生成。在这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内容就是言语智慧,这种在语言交际中的增值就是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即语用能力。
三、如何开发“语用价值”的教学内容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首要和核心目标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基于“语用”视野下开发的教学内容,其核心价值就是“语用”,引导学生走向言语构建。
下面,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妈妈的账单》为例,谈谈如何开发语文教材中的具有“语用价值”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首先,分析文体,抓住表达特点。《妈妈的账单》是一篇略读课文,语言质朴,温情脉脉。文章叙事简洁,主要是围绕两份账单,展开了妈妈与孩子之间的故事。解读文本时,就要抓住“这一个”表达特点,在“两份账单”上做文章———紧扣“账单”,还原课文情景,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进行言语交际。其次,分析学情,确定核心内容。教学一篇文章,教师必须知道教学的切入点在哪里,学习的起步点在哪里。必须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关系,抓住话语矛盾,分析小彼得的“懂事与不懂事”,确定教学的核心内容。就是要抓住这位聪明而有教养的母亲的一个思考点———“如何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作为本课学习语用的核心内容,在两份账单上做文章。再通过还原情景,在语境中进行言语交际,引导学生进行语用实践。最后,立足语用,构建言语能力。教者在确定教学目标之前,就要仔细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具体操作如下:(1)精心选取教学内容,细化生活情景,围绕两份账单,展开角色体验与对话。(2)创设亲情体验的语境,模拟小彼得把60芬尼还给妈妈这温情动人的一幕,引导学生言语生成。事实证明,教师只有从“语用”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语言发展,才能挖掘出隐藏在教材中的教学价值,才能确定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内容。
作为语文教材,其核心价值就在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就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就是“语用”教学,因为语文教学的全部奥秘都在“语用”。阅读教学要有效地达成语文课程目标,唯有站在“语用”的高度观照教材的“语文价值”,把隐藏在教材中的教学价值挖掘出来,围绕核心的教学内容,才会有效地制定教学目标,才会真正实现从“教教材”到“教语文”,最后到“教课程”的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