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色项目的凝练方面,广东省尤其注重在体育和艺术两个方面做出努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11年,在教育部开展的创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的活动中[5],广东省共有6所高中学校入选,分别是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广州市南海中学、深圳市高级中学、佛山市顺德区大良实验中学、汕头市林百欣中学以及梅州市梅县华侨中学。这些学校通过加强艺术教育管理,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把中华优秀传统艺术纳入艺术课程课堂教学和课外艺术活动中,优化了艺术教育资源,提高了艺术教育质量,形成了艺术教育特色;进一步打造了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
针对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师资短缺、设施设备落后、开课率不足等问题,教育部于2013年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开展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函〔2013〕6号)[6]。广东省共有2个县(区)作为实验县,分别是连南瑶族自治县和湛江市霞山区。旨在从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观念、教学内容与形式、教学管理与评价、教师配备与培养以及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探索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均衡发展的规律和途径,实现实验县区域内惠及全体、丰富优质的学校艺术教育,为推进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范例。
2013年,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广东省发布了《广东省体育局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3-2015年)广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评估工作的通知》[7](粤体竞中〔2013〕19号)。经过科学、严格的复评和实地考察,共有70所普通高中入选,成为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数量,如表1所示。
在招收特长生方面,广东省各地市根据省的要求,均制定相应的特长生招收计划。如2013年,广州市共有广东实验中学等73所普通高中学校按招收指标的2%或4%招收体育特长生[8];36所普通高中学校招收936名艺术特长生[9]。2013年,深圳市共有深圳中学等27所公办普通高中招收特长生[10],其中体育315人,音乐、舞蹈及表演263人,美术256人,共计834人。2013年,佛山市也规定了佛山第一中学等8所学校可招收体育艺术特长生;市中心业余体校高中班、市体育运动学校可招收体育特长生;南海区艺术高级中学等学校招收艺术特长生。
(二)主要做法
广东省地域辽阔,由于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资源的分配问题,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存在较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同时,区域间学校办学水平不同,特色发展的基础和起点也不同,不同区域和学校特色发展的路径也会有所不同。根据调研的结果,现将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的主要做法总结如下。
1. 关注特色项目,凝练了一批优势项目
优势孕育特色,特色彰显优势。从这个意义来说,凝练优势项目是学校特色形成的重要基础。广东省各普通高中学校发挥自身优势,凝练了不同的优势项目。主要体现在:
佛山市南海区将特色普通高中学校建设的成果加以提炼、提升与推广,使之成为南海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提升教育内涵和品质、实现区域教育高水平发展的核心呈现[11]。南海高中多样化教育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能有适合自己的学校”。在该理念的引领下,南海的高中学校基本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石门中学的导师制、小班化、综合性尖子生培养机制、学科特长生培养的四大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南海中学的以人文为核心的生态教育;狮山石门高中的科技教育特色;桂城中学的国际教育特色;南海一中的以小班化、多元化、智能化与国际化为内涵的“新四化”教育;南海艺术高中的艺术教育与文化教育齐步并行;九江中学的点亮教育;以及西樵高中的多元教育等等。
珠海艺术高级中学是珠海市第一所以音乐、美术教育为特色的全日制公办高中[12],享有“艺术家的摇篮”之称。一是学校师资力量雄厚。不仅有专业的名家担纲顾问,而且具有知名的文化课、专业课骨干教师,师资队伍业务精良。学校拥有音乐、美术名师工作室,与艺术类高校多年合作,办学经验丰富。二是学校实行小班化教学,课程设置凸显艺术专业教育特点。三是教育教学设施先进齐全,建有琴房、画室、舞蹈室、乐理教室、视唱练耳教室、电钢琴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