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工作不平常。学期初,学校组织了一个“工作计划宣讲会”,为教师提供一个展示想法、相互借鉴的机会,教师精心准备,科组内有效合作,“精品”计划层出不穷;学期中,课堂检查和相互学习采用“活页听课”,每周五教师将当周的听课记录表上交到教导处,由教导处进行分析并将信息进行反馈;学期末,教师们用“PPT”做“自诊自评”,同时将教师上交的“最得意的教学设计、活动方案,以及教育叙事、教学反思或教育论文”汇编成册,在校内外交流。教师看到成果得到认可,才华得到赏识,心里美滋滋的。
比赛也能自己做主。我校每学期都开展“教师业务竞赛”,目的不是“优胜劣汰”,而是给教师出彩的机会。如课堂教学竞赛,教师自己申报参赛时间,“准备好了”才向全校老师发出邀请。教师用心准备的过程,就是自己专业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
构建展示成果的载体。编辑出版《教学简报》(内部月刊),主要刊登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和教育故事;每年编印一册教师文汇《跬步集》,发表教师的论文、随笔等;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为学校的老师专门召开“XX教师教学思想研讨会”“XX教师演唱会”“XX教师画展”等,给教师提供展示成功的机会。
优化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学校积极探索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宣传教师的业绩,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如组织学生评选“最喜欢的老师”等,过程公开公正,充分肯定教师的工作,隆重表彰优秀教师,建立《教师成长记录档案》,激励教师积极进取。
“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积极开展校本研究和培训
教师的差别不在于学历和资历,而在于有没有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学习和研究。聚焦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效果,引导教师发现问题、反思问题和解决问题,开展行动研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尤为重要。
在学校的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不少教师感到困惑、忧虑甚至恐惧,迫切希望得到大家的指导和帮助。在恰当的时候,我们将教师们的“困惑和问题”集中起来进行比对、整合优化,形成了“基于问题的校本课题”。“谁愿意共同来解决问题?”我们把这些教师组织起来,就成了“校本教研课题组”。这些年,我校的校本教研开展得如火如荼,每年每个学科都有几个“教研主题”,教师们大量阅读资料、开展集体备课、邀请专家指导等,既解决了问题,又促进了专业水平的提升。学校也适时地组织“教研论坛”,分享教研成果,营造教研氛围,带动全面进步。
在工作和研究中,越来越多的教师觉得自己需要“再充电”,学校收集了大家的意见,就形成了“校本培训”的内容。学校管理部门进行梳理,制订出《校本培训计划》,采用不同的形式满足教师学习的需要,有组织读书会的,有邀请专家讲学的,有走出去取经的,有教师体验式训练的(如下水作文),等等,方法多样。这种满足教师发展需求的“点菜式”校本培训,大家积极参加,热情高涨,效果明显。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只有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追求高质量的教育。学校不断改进管理,为教师发展提供“拉力”,更重要的是唤醒教师自我发展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推力”,这一拉一推,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就为期不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