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年底,我参加了深圳市教育局组织的第二十五期中小学校长赴美海外培训班。先到美国西北部的布朗大学参加培训,后往罗德岛州的多所中小学学习、观摩,至纽约、波斯顿参观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等,一个多月的海外培训,使我对美国基础教育有了许多记录与思考。
学习与研究并行
美国基础教育中的学生的“学习”始终贯穿的是“研究”的元素。这种学习与研究并行的理念,不仅有助于从小就培养学生独立研究的意识和能力,而且这种学习才是更深刻的学习。在美国英语里,“study”一词,既表示“学习”的意思,也表示“研究”的意思。
一位华裔学生的家长给我讲述了孩子写作文的情况:“我们读小学的时候,常写我喜爱的小狗、小猫之类的作文,大概一两百字就可以写完了。现在我儿子在美国读书也在写他喜欢的小猫,但他写的作文像一本书。前有‘前言’(介绍他的这篇作品主要写的是什么,希望你看了感兴趣之类的话语),接着有‘目录’(对正文内容的梳理和高度提炼的基础上编列的分级标题),接着是正文。正文的内容有:怎么接近猫,猫的生活习性有哪些,猫是怎么捕食的,等等,还在文字旁边配上相应的、由他自己画的插图并加上图解文字。最后还有一小段类似严谨学术著作的‘后记’的文字,写上诸如‘我’是谁,如果你对作品感兴趣,怎么和‘我’联系,等等。文后还附有‘注释’,对文中出现的诸如‘捕食’等关键词语做出解释。写完后,同学之间互相交换看,评评哪些写得好,哪些写得不好。教师也会请家长到学校去,让家长也看看孩子们的作品。”
“美国写作课的教学思路不是要学生写出多少东西,而是要让学生记录他们关注的、感兴趣的东西。”这是这位家长对美国学校写作教学做出的客观评价。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他学习到的东西更多,对研究的对象的认识也会更深刻、更全面,他的作品就会逐渐丰富起来,最终会像盖房子一样,先搭框架,接着添砖加瓦,最后封顶、装修,像模像样。这样,整个写作过程将学习、观察、体验、研究和写作融为一体,完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创造”的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中国的学生绝对不缺少研究性学习的潜能,也不缺少创造、创新的智慧!问题是,我们教师的教学理念是阻碍还是促进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潜能的激活?有没有提供学生创造、创新的空间?是促进还是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创新的智慧?
生活与知识融合
在一所美国黑人社区私立学校Community Prepatory School的数学课上,学习和应用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教师给出了这样一道应用题:买一辆摩托车需要花3200美元。如果首付1100美元,在无利息的情况下,月供多少美元才最合乎你的家庭的生活实际情况?
如何解决家庭理财问题?这既是数学问题,也是生活问题。很快,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了研究,并根据各自家庭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
学生A:老师,不用考虑了,每月还款1美元就行了!(全班学生大笑。老师大笑。)
老师:哦!这个方案最简便易行!真好!不过,假如银行要求半年之内还清无息贷款呢?(全班学生马上重新做方案。)
学生B:老师,我想我们家可以每月还款350美元。因为我父母每月的收入是6000美元,我们家有两部汽车,每一部汽车每月支付汽油费、过路费大概需要220美元。水电费,据我所知,每月是80美元。伙食费每月大概是3500美元。去除这些开支,我们家每月还剩1850美元。每月还款350美元,是可行的。
教师:好吧。请把你是怎么思考的写在白板上。
学生B(板书):3200-1100 = 2100
2100÷6 = 350
6000-220-80-3500-(2100÷6)= 1850
学生C:老师,他这个计算不正确。
老师:为什么?
学生C:因为他家里有两部汽车,每部汽车每月花费220美元,两部汽车就要花费440美元。
学生B:对,你是对的!谢谢!我改一下。(板书)
6000-220×2-80-3500-(2100÷6)= 1630
教师:好了!你们看看,他的还款方案怎么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