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域外·美国中小学课堂观察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文/江苏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丁长永
2014年05月05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国中小学课堂观察
文/江苏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丁长永
  目前以教师为中心的,完全灌输性的,独白式的教学已近绝迹。如今的语文课堂呈现出另外一种典型的现象———问答仪式。或者可以说,提问成了课堂的主要组织形式。教师连续提问,学生习惯性地举手、仓促回答。学生被指名回答问题时,教师有时还要连续追问,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只作简单地肯定、否定甚至不置可否,而后自己补充讲解,再提出下一个问题。

  认真检验一下这种课堂,不难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并不是学生,学生只是完全在教师引导下转的陀螺而已,其实质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思路去锁定学生的思考。教师垄断了课堂上的教学沟通,阻隔了学生和文本的直接对话。在这种问答式的教学中,只有少数优生是课堂的宠儿,大部分中差生,往往处于被忽视的地位,被排斥于主动学习之外。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问答式教学仅仅为学生打开了主动学习的半扇窗户,学生距离真正的主动学习还很远。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就很善于运用问答法引导学生逐渐理解达到他所期待的结论。但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以教师之教为中心始于教师设问、终于教师的结论,并不是以学生的深入学习和实际观察为基础。这和眼下许多课堂上的提问很相似。我们精心设计的课堂问题,并不是学生发现的问题,而是教师自己发现或是根据各种教参总结出的问题。但这样的问题即使发现很新,探究很深,热闹是教师的,与学生又有何干?

  那么,我们有理由追问:课堂究竟是谁的课堂?课堂提问,怎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看来,最理想的课堂问题应该来自学生。于是就有了完全以学生提问为主的课堂。在粗略感知文章之后,学生你方唱罢我登场,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有时教师焦头烂额也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只得推至下一节课甚至再下一节课。也有这样的课堂,教学基本思路为:教师提出学习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编制问题并准备好答案———学生互相提问。课堂提问时,学生可以让任何同学回答。如果答案和自己的答案一致就打满分,如果不一致就扣分并告知自己准备的答案。

  这样的课堂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了吗?怕不尽然。清代刘开在《问说》中曾猛烈抨击“问所不正”的现象:“所问非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以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者,问之人以穷其短。”学生随心所欲的自由发问,不是闹出过“有没有美男蛇”的笑话吗?如果说教师不能以单一的答案束缚学生的思想,那么同学之间的互相束缚就有道理吗?

  如果我们的课堂上充斥着这样的问题,虽然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没有了教师先验性问题的约束,似乎学生的原始阅读感觉得到了尊重,但也不能说这就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由此,我们作深一步的思考:课堂提问的理想状态应当是什么样的?在我的想法中,课堂提问的理想状态应该是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脑海里问题涌动,教师不但鼓励学生敢问的勇气,而且培养学生善问的能力。教师看到学生的提问质量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并让他们在不断的质疑问难中去体会: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或不需要问,什么样的问题才有价值,怎样进行求异思维,怎样“于无疑之处见疑”。有时,学生的问题可能会逾越了道德底线或有悖于正确的价值观念,(如“美男蛇”之类)。教师不是简单地敷衍而是担负起捍卫和传承人文精神的重担。而对那些思维含量不高的问题或难度大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指引学生去查工具书或请教某某同学,或指导他课后开展研究性学习。

  教师也提问,且问题更能彰显学生的主体性。当学生真正有了阅读障碍,需要帮助时,教师的点拨式提问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当学生的思维比较狭隘或者出现阅读偏向时,教师发散性或逆向性的启发式提问仍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搭桥式的提问是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教师商讨式(而非预设式)的提问,也是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页:封面
   第02页:封二
   第03页:目录
   第04页:目录
   第05页:目录
   第06页:新闻
   第07页:新闻
   第08页:报道·今年75万大学生在粤求职省教育厅安排58场供需见面会
   第09页:报道·今年75万大学生在粤求职省教育厅安排58场供需见面会
   第10页:重点·让每一位孩子都能享受优质教育
   第11页:会议·广东16区达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认定标准
   第12页:重点·越秀:化“学校资源”为“学区资源”
   第13页:重点·荔湾:内外兼修促均衡
   第14页:重点·海珠:西部完善,东部提升
   第15页:重点·天河:高位均衡的“前瞻智慧”
   第16页:重点·番禹:岭南古郡的现代教育之魅
   第17页:重点·花都:走出特色教育的均衡路
   第18页:重点·南山:高质发展实现高位均衡
   第19页:重点·宝安:以教育均衡促社会公平
   第20页:重点·龙岗:全面赶超实现均衡优质发展
   第21页:重点·盐田:追寻均衡优质发展教育梦
   第22页:重点·禅城: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
   第23页:重点·南海: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位学生
   第24页:重点·顺德:高位优质,数说均衡
   第25页:重点·三水:人文三水,教育“养”心
   第26页:重点·高明:“经济有差距,教育要均衡”
   第27页:重点·惠城:优质均衡发展,幸福惠民教育
   第28页:重点·惠城:优质均衡发展,幸福惠民教育
   第29页:专题·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
   第30页:专题·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
   第31页:专题·挖掘教材的教学价值,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
   第32页:专题·挖掘教材的教学价值,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
   第33页:专题·基于文本解读的教学目标的制定
   第34页:专题·基于文本解读的教学目标的制定
   第35页:专题·基于文本解读的教学目标的制定
   第36页:研究·广东省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第37页:研究·广东省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第38页:研究·广东省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第39页:研究·广东省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第40页:研究·广东省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第41页:广告
   第42页:广告
   第43页:广告
   第44页:广告
   第45页:实践·创设情境 提升素养
   第46页:实践·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策略
   第47页:实践·让口算教学成为数学思维发展的“开发区”
   第48页:实践·让口算教学成为数学思维发展的“开发区”
   第49页:实践·我的英语教学减负观
   第50页:实践·我的英语教学减负观
   第51页:实践·基于合作学习理论的阅读学案设计探索
   第52页:实践·基于合作学习理论的阅读学案设计探索
   第53页:实践·初中版画创意教学初探
   第54页:实践·初中版画创意教学初探
   第55页:实践·以“综合评估”促迸思想政治课学习评价改革
   第56页:实践·以“综合评估”促迸思想政治课学习评价改革
   第57页:管理·名师均衡的模式、问题及策略
   第58页:管理·名师均衡的模式、问题及策略
   第59页:管理·科学引领教师自我发展
   第60页:管理·科学引领教师自我发展
   第61页:管理·海报设计课程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第62页:管理·以校本研训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第63页:班队·叙事·我和住宿生的那些事儿
   第64页:班队·叙事·我和住宿生的那些事儿
   第65页:班队·叙事·我们是一个紧握的拳头
   第66页:班队·经验·激励理论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运用
   第67页:班队·经验·激励理论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运用
   第68页:品牌·“品味教育”有品位
   第69页:品牌·“品味教育”有品位
   第70页:品牌·“品味教育”有品位
   第71页:品牌·清燕小学:追求教育应有的幸福
   第72页:品牌·清燕小学:追求教育应有的幸福
   第73页:品牌·清燕小学:追求教育应有的幸福
   第74页:域外·美国中小学课堂观察
   第75页:域外·美国中小学课堂观察
   第76页:域外·美国中小学课堂观察
   第77页:随笔·管理,从细节做起
   第78页:随笔·做教育的麦田守望者
   第79页:随笔·真心陪孩子走
   第80页:目录
   第81页:目录
   第82页:目录
   第83页:封三
   第84页:封底
美国中小学课堂观察
广东教育综合版域外·美国中小学课堂观察76美国中小学课堂观察 2014-05-05 2 2014年05月0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