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在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的2013年,共计约70万高校毕业生在我省求职,初次就业率已达95.86%(其中研究生就业率为93.72%,本科生就业率为94.93%,专科生就业率为96.96%),与2012年同期就业率(94.65%)相比略有上升。我省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培训实现了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在“华普亿方杯”首届全国高校创业指导课程教学大赛全国总决赛中,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黄明睿老师获得特等奖,展示了我省高校创业指导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阶段性成果。此外,“春暖校园”系列招聘活动有力地搭建了学生与企业对接的平台,形成了“期期有专场,月月有市场,周周有招聘,天天有面试”的特色,为全国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新鲜经验。对贫困毕业生的帮扶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如广东医学院推行了“1对2模式”,1位老师重点关注、推荐、服务2位毕业生,近5年内共帮扶了1300多名毕业生。
今年,我省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为47.2万人,比2013年增加3万人,加上外省入粤求职及往年申请暂缓就业的毕业生,共有近75万高校毕业生在广东省求职,就业压力依然较大。基于经济形势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就业形势较2013届有所好转,但基于就业总量大、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期望值高等因素,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为此,广东正积极部署面向2014届高校毕业生举办58场各种形式的供需见面活动,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有序高效运行。据了解,目前已举办41场,入场企业8000多家,提供岗位22万多个,均比去年增加15%。
华南理工大学等五所高校在会上交流了就业工作经验。华南理工大学积极构建科教、校企、校地、国际协同的学科专业育人体系,建立了专业的职业辅导平台、畅通的信息服务平台、规范的就业管理平台、系统的创业教育平台,去年还出版了《90后大学就业情况蓝皮书》。广东医学院努力做好对贫困毕业生的帮扶工作,促进就业帮扶常态化。嘉应学院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与地方产业需求对接,为梅州地区的基础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师资,为乡镇党政干部、村官队伍补充了新鲜血液,为企业培养了48期适用人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完善了就业反馈工作机制,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联同第三方调查机构,建立了毕业生信息库,了解了毕业生就近就业的愿望,并积极推荐毕业生进当地企业。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设立了创新产业实践班,在创业项目评审团的公开评审及指导下,至今已有创业项目141个,半年内将与市场实现顺利对接,保证了创业孵化的成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