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深圳环西丽湖科教城的深圳市南山区平山小学,仅用三年时间,从南山北部的一所“村小”,发展成为老百姓主动选择的好学校。在对标世界一流教育的发展道路上,平山小学不断打磨办学理念,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更新学生培养模式,提升家校服务满意度,发掘大学城资源优势,为南山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发展谱写了“平山样本”。
借船出海,再造资源
2019年,龚吉安任平山小学校长,借助学校重建契机,按照南山区“打造世界一流教育”的定位要求,带领全体师生共同创建“新平山学校”;携手学校周边的北大深圳研究生院、清华国际研究生院、深圳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新平山学校将高等教育资源与基础教育进行了深度融合,突出高起点、高品位、高质量。
调任平山小学后,龚吉安校长多次率队拜访高校书记等领导,与北大、清华深圳研究生院确定了高校师生以志愿者的形式,组建多个团队,对学生的小课题研究、小发明创造等进行精准指导。与清华大学“学霸”面对面交流的“天使计划”,让学生的学习困惑有了倾诉对象,为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提供帮助;深圳大学的“科学实验秀”这一王牌,也走进平山小学,双方还就实验室建设达成了共享计划。通过打通高校资源,学校开启了“博士课堂”和“院士讲堂”,让学生与国内外顶级科学家、学者对话互动,为孩子们搭建见世面、立大志的机会。
对标一流,规划路径
龚吉安校长意识到,新的平山学校必须按照南山“打造世界一流教育”的定位要求,成为高起点、高品位、高质量的现代化新型学校,势必要在办学理念上有所突破与跨越。他提出“融合、创新、多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与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为此,学校引导“平山人”理解新理念、践行新理念、弘扬新理念,让新理念成为师生们的共同追求;通过培养名师、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改革课程教学方式、构建学生成长平台等举措,让新理念落地生根,让学校新主流价值得到强化与升华。
平山小学围绕“创新、融合、多元”理念努力创建“新平山”学校文化,锁定现代化、国际化、特色化,促进学生情智素养的协调发展、同步提升,使学生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扎实的求知能力和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并拥有一技之长。
因材施教,发展特长
学校通过构建“1 + X + N”的课程模式,开设了一批对学生未来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的课程,从智商、情商、逆商、领导力和艺术能力着手,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考虑到幼小衔接,在面向一二年级的脑科学课程中,学校着重提高学生的专注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推理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同理心、责任心、自信心、意志力等非认知能力。丰富、多元的课程为学生的特长发展提供了优渥土壤。
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连续几年获得德国纽伦堡、美国匹兹堡创造发明展金奖,11名学生获得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等称号;平山学子代表深圳市参加广东省“省长杯”青少年足球赛,荣获U11组冠军。学校的生态美术教育案例获全国金奖,编织手工特色远近闻名;古诗吟诵、节气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