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在“自家娃”看来,这样口说无凭的“被迫比较”实在刺耳,听者无心,就当父母说说而已,自己听听也罢;若听者有心,无形之中会成为伤害自尊心的一根刺,让孩子打从内心觉得自己不如他人,致使孩子自信心下降。皆因“比较”之下“必定有高低”,任哪一位孩子都不会自认“低人一等”。可“被迫比较”呢?思维简单的孩子尚且不明白这是父母周旋交际场合、应对他人言行的权宜之计,只听到父母眼中“差劲的自己”,自信心瞬间便随之被削弱。而且,若父母还没察觉孩子内心感受,顾全孩子人前面子,长此以往,会成为引爆父母与孩子信任危机的定时炸弹,致使亲子关系恶劣。
三、适度礼,安孩心
“礼多人不怪”一直是中国式礼貌的风向指标,正如其出处,李伯元《官场现形记》所言,“横竖‘礼多人不怪’,多作两个揖算得什么!”当然,就“行礼”而言,约束自身行为举止,“礼多”无可厚非。可就“言礼”来论,过多的言语之礼会适得其反。“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强迫谦让”“逼迫展示”“被迫比较”,往往因成人言语之礼过多而引起孩子的不适。所以,父母对孩子言传中国式礼貌时,得注意“言礼话术”的把握,如:用“分享为乐”的小故事引导孩子“自主谦让”;用“陪伴左右”的亲子表演鼓励孩子“大胆展示”;用“先扬后抑”的实例告知孩子“比较之差”。如此“尊己尊人”的“适度礼”才能“安孩心”。
四、结语
关于中国式礼貌,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其中有对古代等级礼的继承,故被称“卑己尊人的中国式礼貌”,但也有传承礼仪之态的规范教育,故也被沿用至今。正所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于中国式礼貌的认知,理应跟随时代精神、社会现实、文化价值、风尚趣味等有所取舍。尤其在当下的礼貌教育中,成人言传身教下定要有所引导,让孩子体悟尊己尊人的用礼之道。“中国式礼貌”的学问博大精深,不能一概而论,本文仅仅以笔者个人阅历而言,简论在我看来会伤害孩子的“迫式礼”,以此提醒成人以及自身,不应“因面子用礼”。
参考文献
【1】 [美]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 民主主义与教育[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达震鑫. 从“随便”一词看中国人的礼貌和面子[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6).
【3】赵峰艳. 从语用学角度浅谈中国人的“言不由衷”[J]. 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4】陶纯然. 当心这5种“中国式礼貌”伤害孩子[J]. 民生参考,2018(3).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石龙镇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