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程平台·共同感受灾难中人性的唤醒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22年10月05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共同感受灾难中人性的唤醒

  觉中得到了心灵的净化与灵魂的洗礼,这不失为一种“聊胜于无”的灾难教育样本。

  作为一门面向未来的语文课程实践,除了立足教材、用好教材、整合教材中零散的灾难教育文本之外,我们也应多从电影作品、课外文本等途径中取材,进行拓展。

  从电影中取材,与学生共同感受灾难中的人性唤醒,所引发的生命思考是深层的。比如观看《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观看前,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网络资源,先了解发生在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53.8秒的这场里氏7.8级、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第二的大地震的基本过程,其惨烈的场面令人震惊,这灭顶之灾令人恐惧,其产生的损失无比惨重——除了可计算的、还有大量无法估算的,既有物质财产的损失,又有生命的剥夺、精神的深重创伤。如果说大自然的巨大灾难总是以更大的历史进步作为补偿的,那就是唐山人在战胜灾难、重建家园中所表现出来的刚毅生命力与抗震精神,以及在认识地球、防震防灾中所提供的经验样本。痛定思痛,面对这样的灾难教育文本,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提高应对灾难的技能,尽量降低灾难对生命的危害,这是人之为人所必具备的人文情怀与反思精神。

  观影中,由于学生已有了前期的了解作铺垫,就能对其中的细节有更深刻的理解,就能在“文字资料”与“影视画面”的相互“补白”中升华认识。观影后还可进行交流与分享,作进一步的深化与延伸。通过观影,我们了解了唐山人热爱生命、顽强不息的精神品质,我们感动于个体生命在废墟中的倔强生命力,这灾难“无意间”成了生命教育的范本。王开东在他的《中学语文电影课》一书中说:“创伤医治了创伤,痛苦医治了痛苦,惨痛医治了惨痛。”在灾难教育的过程中,反思力的锻造时时都在进行,而学生的生存能力也可以在不断的反思中得以提升。

  电影中关于灾难题材的优秀作品还有很多,而灾难教育的课外文本则更多,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值得反复揣读,从中汲取“生的力量”。199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君特·格拉斯在《奥斯威辛集中营》中说到,要想给和平时代在“游戏、课业、高消费”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们解说奥斯威辛是不太容易的,也容易“引起误解”,因为人们对于历史总是“保持沉默”,信息传播总是不对等,甚至错位、扭曲,而在和平中长大的年轻“宠儿”却“厌倦历史”。作者作为一位父亲,深感向孩子们进行灾难与历史的教育,是一件困难却迫在眉睫的事。奥斯威辛是纳粹德国时期建立的劳动营和灭绝营之一,素有“死亡工厂”之称,对于它的历史审视是要时时进行的,“理解历史上的奥斯威辛,认识现代的奥斯威辛,警惕未来的奥斯威辛。奥斯威辛并没有在我们身后结束”,这是我们面对反人类、反文明的“人造灾难”所必须具备的“历史视角与生命立场”。

  面对灾难,当我们突破内、外的层层枷锁之后,确乎可以在废墟上焕发生命的创造力,并创生出新的文明。这是一种希望,人因希望而活着,即便微弱,也充满了生之力。朋霍费尔在《狱中书简》中写到:“不论某种力量和幻想是多么强烈,一种确实可靠的希望的作用,都要无可比拟地强大得多,那些拥有这种希望的人的生命,是不可战胜的。”面对纳粹的死亡威胁,他通过书信、诗歌、杂感断简的方式与灵魂对话,寻找自由,超越自我与时代的局限,留下了这些不朽之作。我们始终相信,学生可以在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汲取生命的能量,不断焕发出其应有的创造力。

  在人类文明的历程中,既有天灾人祸的形体考验,又有生老病死的身心折磨,这一切似乎令人逃无可逃。但其实人类在面对各种灾难时所表现出来的生命“伟力”,就是自我救赎与拯救他人的诺亚方舟——抗压力是生存的本能,不可丢弃;接纳力是主客体之间的桥梁,联通内外;反思力是文明的航标,不可迷失;创造力是生命的源泉,要多养护。活在当下,向死而生,这是对历史与未来负责,也是对疫情这三年特殊时期生活的一种慰藉与警觉。

  (作者单位:广东普宁市梅塘镇梅峰初级中学)

  实习编辑 成 盼

  责任编辑 李 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页:封面
   第02页:封二
   第03页:开卷视点·“老园长”
   第04页:目录
   第05页:目录
   第06页:改写人生·跨省,圆一个教师梦
   第07页:改写人生·跨省,圆一个教师梦
   第08页:走进名师·怀念吾师张子侠先生
   第09页:走进名师·怀念吾师张子侠先生
   第10页:走进名师·怀念吾师张子侠先生
   第11页:资教通鉴·走出功利化:教师的应然选择
   第12页:资教通鉴·走出功利化:教师的应然选择
   第13页:资教通鉴·走出功利化:教师的应然选择
   第14页:断论视窗·迎合,还是引领?
   第15页:断论视窗·也谈“强迫式礼貌”对孩子的伤害
   第16页:断论视窗·也谈“强迫式礼貌”对孩子的伤害
   第17页:断论视窗·也谈“强迫式礼貌”对孩子的伤害
   第18页:断论视窗·玫瑰的露珠挂在小王子的脸颊
   第19页:断论视窗·玫瑰的露珠挂在小王子的脸颊
   第20页:断论视窗·玫瑰的露珠挂在小王子的脸颊
   第21页:断论视窗·玫瑰的露珠挂在小王子的脸颊
   第22页:课程平台·人的悲怆与崇高
   第23页:课程平台·人的悲怆与崇高
   第24页:课程平台·人的悲怆与崇高
   第25页:课程平台·共同感受灾难中人性的唤醒
   第26页:课程平台·共同感受灾难中人性的唤醒
   第27页:课程平台·共同感受灾难中人性的唤醒
   第28页:别样课堂·如何渡过生命的漩涡
   第29页:别样课堂·如何渡过生命的漩涡
   第30页:边教边悟·基于STEM理念的小学科学课例开发研究
   第31页:边教边悟·基于STEM理念的小学科学课例开发研究
   第32页:边教边悟·探究“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的设计路径
   第33页:边教边悟·“以学生为本”的中学生课外阅读教学观
   第34页:边教边悟·“以学生为本”的中学生课外阅读教学观
   第35页:边教边悟·幼小衔接下的语言教育策略探究
   第36页:边教边悟·聚焦以“练习”为中心的小学信息常态化课堂
   第37页:边教边悟·聚焦以“练习”为中心的小学信息常态化课堂
   第38页:学子点击·生命暖意,给孩子最好的成长之礼
   第39页:学子点击·生命暖意,给孩子最好的成长之礼
   第40页:学子点击·生命暖意,给孩子最好的成长之礼
   第41页:一页书香·夏天,与梭罗相遇
   第42页:一页书香·夏天,与梭罗相遇
   第43页:一页书香·吉竹伸介:用想象对抗一切
   第44页:一页书香·吉竹伸介:用想象对抗一切
   第45页:往事今说·诗似冰壶见底清
   第46页:往事今说·诗似冰壶见底清
   第47页:往事今说·诗似冰壶见底清
   第48页:智慧纵横·现在,你信任我了吗?
   第49页:智慧纵横·做学生心田的守望者
   第50页:智慧纵横·做学生心田的守望者
   第51页:智慧纵横·做学生心田的守望者
   第52页:智慧纵横·师爱是灿烂的阳光
   第53页:智慧纵横·师爱是灿烂的阳光
   第54页:苦乐杏坛·耕耘乡村,筑梦教育
   第55页:苦乐杏坛·耕耘乡村,筑梦教育
   第56页:苦乐杏坛·十年磨一剑 中外试锋芒
   第57页:苦乐杏坛·十年磨一剑 中外试锋芒
   第58页:苦乐杏坛·十年磨一剑 中外试锋芒
   第59页:家事如风·那盏昏暗的灯,是我的生命之灯
   第60页:家事如风·那盏昏暗的灯,是我的生命之灯
   第61页:百家看点·说法·数字
   第62页:百家看点·流行语镜像中的文化面相(四十三)
   第63页:百家看点·刊林撷思
   第64页:百家看点·刊林撷思
   第65页:百家看点·答青年问
   第66页:百家看点·答青年问
   第67页:封三
   第68页:封底
共同感受灾难中人性的唤醒
师道情智版课程平台·共同感受灾难中人性的唤醒27共同感受灾难中人性的唤醒 2022-10-05 2 2022年10月0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