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边教边悟·基于STEM理念的小学科学课例开发研究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22年10月05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基于STEM理念的小学科学课例开发研究

  传统的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天文等学科的内容,与STEM理念的跨学科属性不谋而合,二者具有一定的共性。因此,在小学科学课例开发的第一阶段,就需要融入STEM理念中的交互性和综合性,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的综合性特征。第二,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型学科课程。STEM教育是以实践为导向的,具有很强的活动性特征。在小学课例的教学设计阶段,就需要老师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科学小实验、科学纪录片赏析、手工作业等活动中,体会到科学的魅力,领悟到技术对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参与度,增强学生体验感,注重STEM四个核心素养的落实。第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等科学技术资源,运用数字化、信息化的STEM教育技术,丰富学生课程体验。比如运用纪录片、数字信息库等方式,介绍课程内容,丰富课程形式,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而非教师讲解来探索科学的奥秘。第二,创设有趣的活动,活动可以贯穿在课前、课中、课后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紧扣教材内容,设置教学小实验,课后手工作业等。比如让学生自主设计一个热气球,引导学生通过热气球原理的学习(科学素养的落实)、草图的设计(技术素养的落实)、计算零件的大小(数学素养的落实)、零件的组装(工程素养的落实)等环节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完成。

  二、将STEM理念融入小学科学的课后评价体系,形成有学科特色的课例研究的导向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到,评价原则“倡导跨学科融合、校内外结合,体现评价的综合性、增值性及过程性。”因此,从宏观上来说,评价立足于核心素养的落实。在这一意义上,STEM理念与之有契合之处:科学课程的综合性要求评价的综合性和跨学科性——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课程中包含的技术能力、计算能力、科学能力等。因此,STEM理念可以作为一种指导思想融入课后评价体系当中去。在此基础上,课例研究也有了评价的参考,即是否合理落实课程核心素养,是课程是否有效进行的参考。因此,这就给课例研究的课后反思和总结环节提供了良好的评价和反馈机制。

  三、以STEM理念为中心构建教育研究的协同生态,为课例开发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

  首先在学校层面,要加快推进学校教研的整体化,为课例开发赋能。学校可以建立STEM教育研究中心,营造教育研究的学术氛围,倡导和引领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教育课题研究。同时,学校要给教师教研提供保障,可以通过教育研究平台的创建、教研资金的引入、教研产品的开发、教研能力的培训、教研评价机制的健全,积极引导课例开发研究,提供良好的STEM理念下课例研究的良好生态。

  在教研组层面,要积极探索教研活动的多形式共建,加强课例开发研究合作。教研组要发挥互帮互助的功能,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教研活动。要畅通研究渠道,积极组织教师听课互评,为课例开发研究提出建议、做出改进,最后成果共享,从而推动学科教研能力的提高。

  在教师层面,加强自身教育研究能力,为课例开发研究奠基。教师自身要积极学习,更新教育理念,作为科学教师,要学习了解和应用STEM理念,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教育教研培训,提高能力,为课例开发研究奠定基础。

  总体来说,STEM理念需要贯穿中小学科学课例开发与研究的全过程,在这个基础上还需要给予其良好的外部保障,通过构建教育研究的协同生态,包括学校教研产品和环境的开发、教研组活动的开展和互评、研究型教师队伍建设等,用STEM教育理念为小学科学课例开发研究赋能。

  参考文献

  [1]张博. 国际STEM教育研究进展与启示——基于SSCI期刊《国际STEM教育期刊》载文的内容分析[J]. 数学教育学报,2022,31(02):58-62+81.

  [2]周榕,刘成凤.美国STEM教师选择性认证制度:框架、路径与启示[J/OL]. 现代远距离教育:1-12[2022-05-14]. DOI:10.13927/j.cnki.yuan.20220414.002.

  [3]张晓霞,赵文君,宁锐.课例研究的内涵、实践范式与有效路径[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22,36(03):97-101.

  【本文系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2021年立项课题“STEM课程开发及其对小学生元认知和问题解决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课题编号:GDSP-2021-P00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广东中山市东区柏苑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晁芳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页:封面
   第02页:封二
   第03页:开卷视点·“老园长”
   第04页:目录
   第05页:目录
   第06页:改写人生·跨省,圆一个教师梦
   第07页:改写人生·跨省,圆一个教师梦
   第08页:走进名师·怀念吾师张子侠先生
   第09页:走进名师·怀念吾师张子侠先生
   第10页:走进名师·怀念吾师张子侠先生
   第11页:资教通鉴·走出功利化:教师的应然选择
   第12页:资教通鉴·走出功利化:教师的应然选择
   第13页:资教通鉴·走出功利化:教师的应然选择
   第14页:断论视窗·迎合,还是引领?
   第15页:断论视窗·也谈“强迫式礼貌”对孩子的伤害
   第16页:断论视窗·也谈“强迫式礼貌”对孩子的伤害
   第17页:断论视窗·也谈“强迫式礼貌”对孩子的伤害
   第18页:断论视窗·玫瑰的露珠挂在小王子的脸颊
   第19页:断论视窗·玫瑰的露珠挂在小王子的脸颊
   第20页:断论视窗·玫瑰的露珠挂在小王子的脸颊
   第21页:断论视窗·玫瑰的露珠挂在小王子的脸颊
   第22页:课程平台·人的悲怆与崇高
   第23页:课程平台·人的悲怆与崇高
   第24页:课程平台·人的悲怆与崇高
   第25页:课程平台·共同感受灾难中人性的唤醒
   第26页:课程平台·共同感受灾难中人性的唤醒
   第27页:课程平台·共同感受灾难中人性的唤醒
   第28页:别样课堂·如何渡过生命的漩涡
   第29页:别样课堂·如何渡过生命的漩涡
   第30页:边教边悟·基于STEM理念的小学科学课例开发研究
   第31页:边教边悟·基于STEM理念的小学科学课例开发研究
   第32页:边教边悟·探究“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的设计路径
   第33页:边教边悟·“以学生为本”的中学生课外阅读教学观
   第34页:边教边悟·“以学生为本”的中学生课外阅读教学观
   第35页:边教边悟·幼小衔接下的语言教育策略探究
   第36页:边教边悟·聚焦以“练习”为中心的小学信息常态化课堂
   第37页:边教边悟·聚焦以“练习”为中心的小学信息常态化课堂
   第38页:学子点击·生命暖意,给孩子最好的成长之礼
   第39页:学子点击·生命暖意,给孩子最好的成长之礼
   第40页:学子点击·生命暖意,给孩子最好的成长之礼
   第41页:一页书香·夏天,与梭罗相遇
   第42页:一页书香·夏天,与梭罗相遇
   第43页:一页书香·吉竹伸介:用想象对抗一切
   第44页:一页书香·吉竹伸介:用想象对抗一切
   第45页:往事今说·诗似冰壶见底清
   第46页:往事今说·诗似冰壶见底清
   第47页:往事今说·诗似冰壶见底清
   第48页:智慧纵横·现在,你信任我了吗?
   第49页:智慧纵横·做学生心田的守望者
   第50页:智慧纵横·做学生心田的守望者
   第51页:智慧纵横·做学生心田的守望者
   第52页:智慧纵横·师爱是灿烂的阳光
   第53页:智慧纵横·师爱是灿烂的阳光
   第54页:苦乐杏坛·耕耘乡村,筑梦教育
   第55页:苦乐杏坛·耕耘乡村,筑梦教育
   第56页:苦乐杏坛·十年磨一剑 中外试锋芒
   第57页:苦乐杏坛·十年磨一剑 中外试锋芒
   第58页:苦乐杏坛·十年磨一剑 中外试锋芒
   第59页:家事如风·那盏昏暗的灯,是我的生命之灯
   第60页:家事如风·那盏昏暗的灯,是我的生命之灯
   第61页:百家看点·说法·数字
   第62页:百家看点·流行语镜像中的文化面相(四十三)
   第63页:百家看点·刊林撷思
   第64页:百家看点·刊林撷思
   第65页:百家看点·答青年问
   第66页:百家看点·答青年问
   第67页:封三
   第68页:封底
基于STEM理念的小学科学课例开发研究
师道情智版边教边悟·基于STEM理念的小学科学课例开发研究31基于STEM理念的小学科学课例开发研究 2022-10-05 2 2022年10月0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