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在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可以举行分享汇报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
3. 创新作业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生理、心理发展上仍然处于一个不够成熟的阶段,求知欲、探索欲、好奇心极强,一成不变的作业形式,会消磨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为此,教师可以设计更为多样化、新颖化的作业,结合听、说、演、画、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参与作业活动的热情。语文学科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科目,是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与前提。同时,实践性与综合性也是优化语文作业设计的准则。在设计语文作业时,要关注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从学科角度出发,提高学生学业水平、开阔学生视野。此外,还需注重实践的关键作用。学生只有真正参与到实践中,才能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一文时,教师在课堂讲解前,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形式:①优美语段书写作业,描绘你记忆中不同季节、不同地方“雨”的景象;②绘画作业,回忆雨在各个季节、各个地方的变化,或搜集雨的图片,根据自己的想象绘制一幅下雨的图画。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凸显,学习的兴趣也会更高。同时,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对“雨”有更加深刻的了解,更快地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更深入地体会作者感情。
参考文献
[1]尹雪梅. 优化作业设计,减负增效助成长——“双减”背景下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之我见[J].课外语文,2022(6):101-103.
[2]董燕芝.“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部编版教材为例[J]. 新课程,2022(6):4-5.
[3]范维胜.“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三个着眼点[J].新课程研究,2021(31):15-17.
(作者单位:广东丰顺县东留中学)
实习编辑 成 盼
责任编辑 黄佳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