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往事今说·诗似冰壶见底清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22年10月05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诗似冰壶见底清

  若非朋友情深,不可能采取这种“客体化”的视角。 

  近人俞陛云《诗境浅说》说,“唐贤最重友谊,于赠别寄怀,及喜晤故人之作,屡见篇章。叔牙知我,生平能有几人?宜其语长心郑重也”,所举的例子正是韦应物。这两首逢遇故人的诗,情意深长,造语平淡,不逊于杜甫的《赠卫八处士》。 

  不妨比较一下现代人写的相同题材的诗。波兰女诗人辛波斯卡有一首《不期而遇》,写一对阔别多年后偶遇的好友: 

  我们彼此客套寒暄,/并说这是多年后难得的重逢。//我们的老虎啜饮牛奶。/我们的鹰隼行走于地面。/我们的鲨鱼溺毙水中。/我们的野狼在开着的笼前打哈欠。//我们的毒蛇已褪尽闪电,/猴子——灵感,孔雀——羽毛。/蝙蝠——距今已久——已飞离我们发间。//在交谈中途我们哑然而对,/无可奈何地微笑。/我们的人/无话可说。(陈黎、张芬龄 译) 

  辛波斯卡连用八种动物意象,生动地写出两人当初的少年意气俱已被生活消磨殆尽,彼此只剩客套寒暄的无奈。此诗道出现代人的一个残酷真相:感情总是在无声无息、不知不觉中消逝。译者陈黎在解读这首诗时说这是“离久情疏”,对比古人,所谓的“离久情疏”,只是无情。 

  2016年,作家杜子建在微博上贴出两句诗“我有一壶酒,可以慰风尘”,请网友补充下一句,出人意料地引发了许多网友接龙,据说,短短三天转发量接近10万,评论超过2.3万,阅读量更超过300万,可以看出网友的喜爱。这两句诗的原版“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出自韦应物的《简卢陟》。 

  贞元元年(785),韦应物被免去滁州刺史之职,闲居于滁州西涧。卢陟是韦应物的外甥,时在淮南军旅任职,曲高和寡,怀才不遇。韦应物写诗相邀,以林下美景、诗酒慰藉外甥,其中有对亲人的理解,也有同病相怜之感。不过,韦应物毕竟是一个经历过大起大落,能享受清冷之乐的人,因而诗中只有淡淡的落寞,反倒是其中“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二句,流丽自然,富含生意。 

  韦应物写给外甥的诗,最动人的还不是《简卢陟》,而是同一时期的《示全真元常》: 

  余辞郡符去,尔为外事牵。宁知风雪夜,复此对床眠。始话南池饮,更咏西楼篇。无将一会易,岁月坐推迁。 

  全真、元常为韦应物外甥沈全真、赵元常。这首诗追忆舅甥几人雪夜连榻,谈诗论文的经历,有无尽的情韵,末二句说岁月不居,别易会难,因而特别珍惜与亲人的相聚,饱含深情。韦应物的几个外甥均才华出众,淡泊名利,大历末年跟随他在善福精舍隐居,逍遥山间水滨,以饮酒赋诗为乐。他们之间不仅有亲情,更有知己之意。《答僴奴重阳二甥》追叙往日同游:“弃职曾守拙,玩幽遂忘喧。……群属相欢悦,不觉过朝昏。有时看禾黍,落日上秋原。饮酒任真性,挥笔肆狂言”,可见他们之间的精神投契。 

  “宁知风雪夜,复此对床眠”,还有一个版本,即“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两者意境有别,所表达的都是毋恋名利,以免妨碍亲情欢聚。苏氏兄弟“夜雨对床”的约定,即来自于此。北宋嘉祐六年(1061)秋,苏轼、苏辙应制科试,曾寓居汴京怀远驿,一夜风雨大作,二人诵读韦应物之诗,遂于意气风发之年“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苏辙《逍遥堂会宿序》)。苏轼不少诗句与此有关:“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对床老兄弟,夜雨鸣竹屋”…… 

  二 

  说到韦应物的深情,自然绕不过他追悼亡妻的诗作。韦应物的妻子元苹,16岁出嫁,去世时不过35岁。两人成婚于安史之乱次年,长安陷落,正是韦应物穷困潦倒之际,夫妻二人相濡以沫,感情甚笃。韦应物的浪子回头,正好在这一时期,应该也与元苹有关。2007年,西安市长安区韦曲出土了韦应物家族的四方墓志,其中就有韦应物亲自撰文并书写的元苹墓志。从墓志可知,两人育有两女一男,元苹去世时,长女未婚配,幼女才5岁,儿子仅生数月,韦应物不得不抱子主丧。这是极其沉痛的经历,因而墓志没有依照通行的体例详细介绍墓主生平,而是大篇幅写妻子去世后家里的情状,千载之后,仍催人泪下: 

  况长未适人,幼方索乳。又可悲者,有小女年始五岁,以其惠淑,偏所恩爱,尝手教书札,口授《千文》。见余哀泣,亦复涕咽。试问知有所失,益不能胜。……余年过强仕,晚而易伤。每望昏入门,寒席无主,手泽衣腻,尚识平生,香奁粉囊,犹置故处,器用百物,不忍复视。 

  19首悼亡诗中,最感人的是《出还》: 

  昔出喜还家,今还独伤意。入室掩无光,衔哀写虚位。凄凄动幽幔,寂寂惊寒吹。幼女复何知,时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页:封面
   第02页:封二
   第03页:开卷视点·“老园长”
   第04页:目录
   第05页:目录
   第06页:改写人生·跨省,圆一个教师梦
   第07页:改写人生·跨省,圆一个教师梦
   第08页:走进名师·怀念吾师张子侠先生
   第09页:走进名师·怀念吾师张子侠先生
   第10页:走进名师·怀念吾师张子侠先生
   第11页:资教通鉴·走出功利化:教师的应然选择
   第12页:资教通鉴·走出功利化:教师的应然选择
   第13页:资教通鉴·走出功利化:教师的应然选择
   第14页:断论视窗·迎合,还是引领?
   第15页:断论视窗·也谈“强迫式礼貌”对孩子的伤害
   第16页:断论视窗·也谈“强迫式礼貌”对孩子的伤害
   第17页:断论视窗·也谈“强迫式礼貌”对孩子的伤害
   第18页:断论视窗·玫瑰的露珠挂在小王子的脸颊
   第19页:断论视窗·玫瑰的露珠挂在小王子的脸颊
   第20页:断论视窗·玫瑰的露珠挂在小王子的脸颊
   第21页:断论视窗·玫瑰的露珠挂在小王子的脸颊
   第22页:课程平台·人的悲怆与崇高
   第23页:课程平台·人的悲怆与崇高
   第24页:课程平台·人的悲怆与崇高
   第25页:课程平台·共同感受灾难中人性的唤醒
   第26页:课程平台·共同感受灾难中人性的唤醒
   第27页:课程平台·共同感受灾难中人性的唤醒
   第28页:别样课堂·如何渡过生命的漩涡
   第29页:别样课堂·如何渡过生命的漩涡
   第30页:边教边悟·基于STEM理念的小学科学课例开发研究
   第31页:边教边悟·基于STEM理念的小学科学课例开发研究
   第32页:边教边悟·探究“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的设计路径
   第33页:边教边悟·“以学生为本”的中学生课外阅读教学观
   第34页:边教边悟·“以学生为本”的中学生课外阅读教学观
   第35页:边教边悟·幼小衔接下的语言教育策略探究
   第36页:边教边悟·聚焦以“练习”为中心的小学信息常态化课堂
   第37页:边教边悟·聚焦以“练习”为中心的小学信息常态化课堂
   第38页:学子点击·生命暖意,给孩子最好的成长之礼
   第39页:学子点击·生命暖意,给孩子最好的成长之礼
   第40页:学子点击·生命暖意,给孩子最好的成长之礼
   第41页:一页书香·夏天,与梭罗相遇
   第42页:一页书香·夏天,与梭罗相遇
   第43页:一页书香·吉竹伸介:用想象对抗一切
   第44页:一页书香·吉竹伸介:用想象对抗一切
   第45页:往事今说·诗似冰壶见底清
   第46页:往事今说·诗似冰壶见底清
   第47页:往事今说·诗似冰壶见底清
   第48页:智慧纵横·现在,你信任我了吗?
   第49页:智慧纵横·做学生心田的守望者
   第50页:智慧纵横·做学生心田的守望者
   第51页:智慧纵横·做学生心田的守望者
   第52页:智慧纵横·师爱是灿烂的阳光
   第53页:智慧纵横·师爱是灿烂的阳光
   第54页:苦乐杏坛·耕耘乡村,筑梦教育
   第55页:苦乐杏坛·耕耘乡村,筑梦教育
   第56页:苦乐杏坛·十年磨一剑 中外试锋芒
   第57页:苦乐杏坛·十年磨一剑 中外试锋芒
   第58页:苦乐杏坛·十年磨一剑 中外试锋芒
   第59页:家事如风·那盏昏暗的灯,是我的生命之灯
   第60页:家事如风·那盏昏暗的灯,是我的生命之灯
   第61页:百家看点·说法·数字
   第62页:百家看点·流行语镜像中的文化面相(四十三)
   第63页:百家看点·刊林撷思
   第64页:百家看点·刊林撷思
   第65页:百家看点·答青年问
   第66页:百家看点·答青年问
   第67页:封三
   第68页:封底
诗似冰壶见底清
师道情智版往事今说·诗似冰壶见底清46诗似冰壶见底清 2022-10-05 2 2022年10月0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