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韦英哲
进入新时代,教育正加速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进入全面提高质量的内涵发展阶段。为推动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佛山市禅城区提出“学有优教、教有优师、读有优校”建设,实施“五一”特质优教计划、通济优师培育计划、活力优校提质计划。其中,“五一”特质优教计划致力把禅城打造成素质教育创新发展先行区,使每所中小学都成为体育、艺术特色学校,让每个学生都具有“五一”特质——掌握5项体育、艺术、劳动等技能,精通1门本土传统技艺。
“五一”特质,凸显中心城区学子风采
育人,是教育的根本。
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禅城提出凸显中心城区学子风采、打造具有本土特色教育典范的发展思路,结合本土武术、陶艺、粤剧、狮头扎作、十番、书法、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特色教育、个性教育,将“五一”特质学生培养渗透教育教学全过程。
禅城区教育局专题研究“五一”特质学生培养措施,将其作为教育局重点工作全力推动。
2022年5月8日,禅城区教育大会明确了“培养每个学生都掌握艺术、体育、劳动技能各1-2项,精通1门本土传统技艺”的工作目标。
8月31日,印发《佛山市禅城区“五一”特质学生培养行动方案》,提出开展体育、艺术、劳动、道德实践活动等18项措施,全面推进“五一”特质学生培养行动。
禅城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我们提出培育‘五一’特质,希望学生掌握体艺劳动等方面5 项技能、精通1 门本土传统技艺, 其实就是鼓励学生既要全面、又有个性,这是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培养堪担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德育为先,加强学生品德修养
禅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锻造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
课堂是夯实德育的“主阵地”。禅城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政教育“八个相统一”要求,在培养小学生道德情感、打牢初中生思想基础、提升高中生政治素养方面聚焦发力,积极推动思政德育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探索议题式、项目式、跨学科融合、大单元大概念引领下的思政德育课程。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深挖思政德育课程资源,开展禅城区教育系统党史微党课优秀课例评选活动、禅城区中小学思政课精品课比赛等活动,形成一批思政德育精品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