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圳市艺术高中 丘欣成
物理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学科,高中物理学习对能力、思维、科学态度的要求较高,迫切要求学生从生活中喜闻乐见的、生产中有趣生动的、科技中引发遐想的情境中获得学习的热情,在符合思维发展、顺应学习顺序的任务驱动下,不断挑战,不断发展思维,促进深度学习在课堂中真正发生,逐渐形成学生体验、学生喜欢、学生收获、学生发展的高效课堂。下文,以《摩擦力》的教学为例进行分析。
一、设计有趣生动的课堂引入
运用一些来自生产生活、社会实践、科技创新中有趣生动的小实验、小作品、小装置,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促进学生循序渐进的深度思考,有效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实。例如《摩擦力》一节的学习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在任务驱动中逐步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创设学生用筷子提米杯的体验活动:
任务:学生体验生活趣味实验:筷子提米杯,各小组压实米粒,比赛看谁先提起米杯,胜出小组代表分享心得。
任务驱动:静摩擦力概念和方向。
问题1:你能用筷子把米杯提起来吗?诀窍是什么?请展示并说明。
问题2:请对提起的米杯受力分析:重力有什么效果?
问题3:是什么力平衡了重力?
问题4:体验并总结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二、分解课堂学习任务,实施情境任务驱动
在落实核心素养、践行深度学习的过程中,每一模块有对应的能力素养目标,每一单元也有对应的目标,最终都要具体落实到课时各教学环节中,所以,我们在具体教学中应善于把单元目标落实到课时教学的具体环节中,注意重点,又要注重整体融合。例如在《摩擦力》一节的学习中,在探究体验滑动摩擦力的过程中,为落实创新、解释、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素养目标,切实在滑动摩擦力这个难点中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我们可以将学习任务分成三个学习子任务:
创新与解释素养目标:猜想影响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讨论改进实验,形成动摩擦力大小的定量认识;了解静摩擦力到动摩擦力的渐变过程,探究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
任务驱动:
子任务1:“抓泥鳅比赛”体验滑动摩擦力
问题1:两位同学用两手进行抓泥鳅比赛。
问题2:请抓得少的同学谈抓泥鳅体验:发生了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
问题3:请思考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问题4:请同学粘上米粉继续抓泥鳅,谈谈体验感受。
问题5:想一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子任务2:探究滑动摩擦力实验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