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的改进
问题1:请你展示小组探究的实验设计方案。
问题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以通过读数表示吗?
问题3:尝试改善实验装置方案,确保读数稳定,说说你的办法。
问题4:弹簧测力计的重力对实验有影响吗?请尝试改善。
问题5:请小组展示改良后的探究实验装置和方案。
子任务3: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问题1:请你与小组成员一起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问题2:请按照分工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的相应位置。
问题3:请各小组讨论确定分析数据的方案。
问题4:请小组派出代表展示、汇报实验的结果与形成的结论。
问题5:讨论分析实验结论,尝试提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计算公式。
三、注重课堂过渡,完成教学环节的链接
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形成课时素养目标的学习过程中,各个子任务总是分散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并实现各自的目标,同时形成整体效果,确保课时培养目标的实现,这就要求师生在深度学习的推进环节中,注意各个驱动任务之间的过渡,争取自然、无缝衔接。有时,为了整体教学的需要,我们也可以突出重点,调整详略;有时还可以对教学内容的顺序和探究方式进行调整,例如《摩擦力》内容,粤教版教材先探究滑动摩擦力,再探究静摩擦力,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深度思考静摩擦力向滑动摩擦力的过渡和区别,可以调整教学顺序,先进行静摩擦力的探究,然后,通过学生抓泥鳅的趣味实验,过渡到滑动摩擦力的探究过程。
四、落实过程性、持续性的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既要确保基于深度学习的大单元设计的方向,又要确保学生学习主体的活力和可持续性。这就要求:一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对具体教学活动、环节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二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过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设计和准备,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语言、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的实施等诸因素的评价。当然,最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和发展的评价。也要关注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体现促进教师和学生双向发展的目的。
基于单元教学设计的教学评价强调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致力于实现持续性评价。学生参与活动,体验深度学习,评价都至关重要。一方面,评价可以指明学生探究的方向,帮助学生树立探究思考的信心;另一方面,过程性、激励性、具体性的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荣誉感与使命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