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统计模型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增值评价方法有近10种,如成长百分等级模型、增分模型、B值模型、多水平回归模型等。每种统计模型都有自身的优点与不足,本研究选取简易百分等级模型作为区域增值评价的方法,该模型由徐路明提出,是在学生成长百分等级模型的基础上,简化了相关计算,用更加便捷和易于理解的百分等级计算方法代替分位数回归方法。该模型的统计操作有2个主要步骤:第一步,对观测学生的第一次测试成绩排序,计算每个学生的百分等级,最终得到的学生百分等级在0-100;第二步,将第一步中处在同一百分等级的学生组成子群体(分为101个子群体),分别计算各子群体内学生在第二次测试成绩中的百分等级,这个第二次计算得到的分数就是学生成长百分等级,称之为进步程度。学校水平的增值取该校学生成长百分等级的中位数,以避免极端值的影响。该模型较好地解决了增值评价中的“天花板效应”(即基础好的学校增值空间小的问题),且不需要两次成绩间等值,在操作上相对容易。
三、区域内学校增值评价结果
按照前述简易百分等级的操作方式,计算出了龙华区13所高中学校高一学生的成长百分等级,将各学校学生成长百分等级的中位数作为学校的增值分数。根据美国科罗拉多州成长百分等级模型的标准,成长百分等级在65分以上为高增值,成长百分等级在35分以下为低增值,成长百分等级在35-65分之间为中等增值。根据龙华区生源和高中学校数量较少的实际情况,我们把成长百分等级在55分以上定义为高增值,成长百分等级在40分以下定义为低增值,成长百分等级在41-54之间定义为中等增值。按此标准,龙华区有3所学校为高增值,3所学校为低增值,7所学校为中等增值,见表1。
四、学科增值评价
总分的增值能反映学校在一学期内总体的努力程度,但不能反映各学科教师的相对贡献,有时候,整个学校的增值可能都是由一门学科贡献的。因此,有必要分学科对学校增值进行评价,以便全面了解各学校的学科教学状况,为提升学校教学质量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表2反映出,校4、校5几乎在所有学科上均达到了较高增值。多数学校的学科增值并不一致,校12的历史、政治增值靠前(位列第2),数学和理化增值排名靠后(分别位列第11和第13)。
五、结果评价与增值评价的对比
将龙华区13所高中学校高一学生的入学成绩与期末成绩原始总分排名,并将该传统排名与增值排名进行对比,见表3。表3反映出,学生入学成绩排名与期末成绩排名存在高度的一致性,但在增值评价与结果评价的对比中,表现出了两种评价的差异,如校1在传统的结果评价中在9位,增值排名中排在第1位,进步非常大;校5在结果评价中在第1位,增值评价中排在第5位。部分学校在结果评价和增值评价中均表现优异,如校4在结果评价中排在第2位,增值评价中排在第4位,表明这所学校学生起点水平高,学生进步程度也较高。
通过对增值评价与传统结果评价的对比,我们发现,增值评价更公平与合理,它反映出了学校在一段时间内的教育教学绩效,可以较好地克服“唯分数”的弊端,为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需要说明的是,任何一种评价方式都有其优势与不足,增值评价的统计方法较为复杂,运用不同的统计模型得出的结果也会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不能将增值评价的结果作为评价学校的唯一依据,而应作为对现有评价体系的补充和深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