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各自应用概念的差异性,团队彼此欣赏—概念应用的准确度;乐于分享—概念总结归纳及知识迁移。以团队探究方式获得高品质的概念学习并取得成功,贯穿项目研究始终。
4. 逆向设计全程评价量表,培养概念内化与概念迁移能力
教师在运用C-PBL时,针对项目研究各环节逆向设计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评价量表,用全程评价促进学生的概念内化与概念迁移。学习性评价、学习的评价、学习式评价的各个评价量表中均包含概念理解、概念应用、概念比较等关键要素。以项目成果展示评价量表为例,评价要素就有学科概念运用、概念理解、概念创新运用也就是概念迁移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评价量规量表均提前发放给学生,让学生提前了解评价标准,以最高表现水平要求自己,培养学生概念内化与概念迁移能力,起到以评赋能的作用。
三、C-PBL的实施策略
C-PBL有三个实施策略:产品导向提升概念性思维能力、争议导向提升概念性理解能力、角色导向提升概念性迁移能力。
1. 运用概念工具设计产品,提升概念性思维
以基于概念设计产品的方法,设计激发学生创造欲望的驱动问题,是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项目研究学会运用“概念”工具设计产品,提升概念性思维,完成概念学习及内化的有效方法。概念是对知识涉及的某一客观事物的“本质”的“必然”的“一般”性的认识。学科概念是解决学科问题的工具。通过实际运用这些学科的基本概念,促进学生认识概念的本质特征,掌握这类概念并进行概念迁移,在今后的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些概念解决新问题。
2. 用研究有争议的概念,提升学生概念性理解能力
概念有抽象的特性,有些概念具有争议性。将有争议的概念与学生经验建立联系,借助大概念搭建多向度的探索空间,更容易让学生在对大概念的深度学习和真实情境体验、实践和探究中获得答案,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完成学习任务,提升学生概念性理解能力,达成学习目标。
3. 用角色体验生活化情境,提升概念性迁移能力
C-PBL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用角色体验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获得更丰富、更圆满的生活体验,让学生经历探索、行动、反思、感悟等全过程,从而实现在做中感、做中想、做中学、做中进步,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加强新旧知识联系,实现迁移通畅,提升概念性迁移能力。
四、C-PBL的经验与展望
C-PBL重点关注培养学生概念性思维及概念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从而有效促进使学生不断自我提升、自我完善核心素养,掌握解决未来世界问题的知识与技能,是高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项目式教学法之一。
未来已来,在新时代新课标要求下,总结C-PBL的研究经验,继续探索项目式教学法与常规教学契合模式,探索增值性评价、构建增值模型,使学校真正承担起培养学生面对真实世界的能力的教育使命。
参考文献:
[1]夏雪梅. 项目化学习的实施:学习素养视角下的中国建构[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2-3.
[2]邵卓越,刘徽,徐亚萱. 罗盘定位:提取大概念的八条路径[J]. 上海教育科研,2022(1):12-18+30.
[3]林恩·埃里克森,洛伊斯·兰宁.以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绝佳实践[M]. 鲁效孔,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33-35.
[4]汤姆·马卡姆. PBL项目学习:项目设计及辅导指南[M]. 董艳,译.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90.
注:本文系深圳市教育科学2020年度规划课题“基于以概念为导向的项目式学习(CPBL)的课程体系建设及实践研究”(立项编号:ybfz20243)研究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