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市天河区冼村小学 郭海英
思维发展型课堂致力于在具体知识和技能学习过程中发展思维,目标设计决定其理念是否得到真正的落实。本文以思维发展型课堂理念为指导,以广州市天河区冼村小学思维发展型课堂的实践为基础,提出思维发展型课堂目标设计的原则、撰写策略,并以实例说明。
一、原则:思维发展与知识、技能学习相统一
思维发展型课堂的目标设计应遵循“知识、技能与思维发展相统一”的原则,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具体的知识及其教学活动为载体,以思维技能的显性化应用为支架,通过“典型学习策略和方式提炼”来培养优秀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
二、陈述:内容、策略与标准相统一
“知识、技能和思维发展相统一”是原则,但在具体设计的时候如何保证落实?要注意哪些问题?有哪些策略?
首先,要对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进行精准定位,合理分层。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单元问题为引领对学习内容进行单元整合,按照“知识(技能)学习——归纳方法(策略)——迁移应用(建模)”的路径优化学习过程。然后设计具体的内容问题,它指向学习材料本身,问题往往有冲突性,要求学生回答得有理有据,具体实施时可充分应用可视化思维工具呈现思维过程和结果。先进行整体的思考,再撰写具体的目标,知识与技能、思维目标的统一和合理性就能够得到保障,与前后学习的联系也保证了学习的延续性。
其次,要保证目标陈述的科学性和完整性。思维发展型课堂的目标陈述要实现“做什么、怎样做与做到什么程度”的统一。“做什么”是学习内容,“怎么做”是路径和策略,而“做到什么程度”就是标准,目标陈述要让三者统一起来。
此外,还要准确写出重点和难点。实践证明,以框架问题理念为引领,用概念图来建构,有利于帮助教师明确知识与经验内部的联系,知识、技能与思维发展之间的联系,从而准确抓住重点与难点。
三、实践案例
(一)《桃花心木》的目标设计
《桃花心木》是学习借物喻人类文章的典范,被安排在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思维发展型课堂强调“建模”,即借助教材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不同类型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策略。理解本文不难,但要掌握同类文章的学习策略,则需要借助WHWM提问策略(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个人看法)、概念图等,在具体的学习内容与一般性学习策略之间建立可视化的联系。
1. 基于建模思想的框架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怎样阅读理解借物喻人类的文章?
单元问题:《桃花心木》是怎样借物喻人的?怎样借助WHWM提问策略来读懂《桃花心木》?借物喻人类文章有什么共同特点?
内容问题:《桃花心木》一文写了什么?作者是怎样叙述和描写的?为什么要这样说?你怎么看待?
2. 体现思维发展型课堂学习建模的目标设计
(1)在读通顺文章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句段分析,能说出课文想表达的道理;
(2)在教师指导下应用WHWM提问策略进行理解型学习,学懂文章,并能回顾借物喻人类文章的学习方法;
(3)能借助概念图等思维图示工具建立事物与道理、文本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并在概念构图过程中陈述对课文的深层理解,联系实际表达自己的观点。
3. 重点与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通过WHWM提问进行理解型学习,掌握借物喻人类文章的学习策略。
难点:借助WHWM提问策略进行概念构图,并在此过程中陈述对课文的深层理解,能联系实际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晏子使楚》的目标设计
《晏子使楚》是一则有趣的历史故事,被编在六年级“感受语言的魅力”单元中。怎样更好地落实这一单元目标?执教者这样进行“框架问题”的设计:
基本问题:语言的魅力主要体现在哪里?我们怎样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单元问题:晏子的语言为什么有力量?我们怎样理解和学习这样有理有据有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内容问题:《晏子使楚》这篇文章讲了什么故事?晏子是怎样反击楚王一次又一次的侮辱的?晏子外交获胜的因素有哪些?从故事中可知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语言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有哪些方面?
通过这样的框架问题设计,将知识学习(了解晏子使楚的故事内容)、能力训练(概括内容、理解中心、点评人物、分析语言)与思维发展(理解论证过程、多角度思考和学习过程反思)等联系在一起,教师的目标设定就很明确了:
1. 在仔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借助思维导图理清课文结构,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2. 通过分析论证过程理解晏子语言中的逻辑,并借助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
3. 结合课外拓展阅读,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
注:本文系广州市教育规划课题“小学思维发展型课堂中认知冲突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 黄铭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