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珠海市第二中学 武婵婵
珠海市教育局在2021年上半年开展了关于新课程新教材的“明珠课堂”教学研究探讨活动,其主题是“明创未来 珠耀四海”,其中“明”是过程与方法,“珠”是目标与结果,体现“有德 有智 有人”的课堂。实施策略有6种,分别是导悟练改的支架策略、有限讲授的调适策略、自主构建的活动策略、小组合作的共学策略、交流展示的表达策略、深度学习的改进策略。
历史学科是一种人文学科,有别于自然学科,它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辨力,在思维的碰撞中,启发智能、审时度势、感动人心,我们培养的更多的是“人”本身,培养的是眼光不局限于当代,能洞彻事物发展脉络与前因后果的人才。所以,在明珠课堂的教学设计和实践中,我设计的“导悟练改”的历史课堂教学的支架是“导以精巧——悟以情境——练以构建——改以升华”,在教学实践中注重贯彻“有限讲授和深度学习”的理念,并结合历史新课标新教材所倡导的“大概念教学”“主题教学”的模式,对高中历史的明珠课堂教学进行设计和实践。本文以《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的教学为例进行阐述。
一、本单元教学立意
从本单元开始,高中历史的学习进入世界史的内容。本单元属于世界上古史的内容,整个单元围绕“人类早期文明”展开,带领学生了解人类文明在古代世界的发生和发展的一般情况与不同特点,并认识古代文明发展的不同条件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从而强化学习历史所应具备的时空观念,深化对历史的理解,提升历史解释能力。
二、本课教学立意
“文明的产生与多元化”是本课的核心,围绕这个核心,让学生了解文明产生的过程与文明多元化的表现,进而探究多元化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文明传统。
三、学情分析
1. 知识基础
初中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均已涉及本课大部分内容。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
2. 素养基础
经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依据历史材料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条件及概况;梳理古代两河流域、埃及尼罗河流域、爱琴海等文明的基本社会风貌,理解大河、大洋对文明产生与发展的影响;对比文明古国的多元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2. 素养目标
(1)唯物史观:运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来分析文明产生与形成的过程。
(2)时空观念:运用时空定位,了解早期文明的先后顺序和地理位置分布情况;分析多元文明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3)历史解释:通过地图、史诗、史学著作等史料,分析多元文明形成的不同特点和不同原因。
(4)家国情怀:认识文明多元并存,尊重多元文明;理解不同文明形成的特定环境;感悟“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含义。
五、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了解早期文明的时间、分布、成就等概况,认识文明的差异性、互鉴性。
2. 难点
理解文明的产生,分析、认识早期文明多元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六、教学过程
1. 导以精巧
教师播放近期的考古新成就——“三星堆的新发现”视频。
师:(抛出问题)你知道视频中播放的是什么文物吗?三星堆是什么时候的遗址?与其同时期的世界古文明还有哪些?
生:开始思考,回答问题,带着疑问进入新课。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考古热点新闻入手,拉近与古文明的距离,也拉近中国古文明与世界古文明之间的距离和关系。让学生对这几个古文明的年代分布及其地位有一个宏观的认知。
2. 悟以情境
一悟:
师:展示地图,引导学生看地图,找位置。
生:在地图上标识出五个主要文明的分布位置。
二悟:
生:再看地图,找分布共性。
师:这些文明的地理位置有哪些共同点?首先看这些文明都分布在什么周围。从纬度上说,主要位于高中低哪个纬度范围?从温度的角度看,可以划分为热带、温带、寒带,这个区域主要位于哪个温度带?引导学生得出大多分布于水源充足的大河流域和气候适宜的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