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实践·文史结合:高中历史教学中文学作品的运用探究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22年12月05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史结合:高中历史教学中文学作品的运用探究

  文/惠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张正凯 

  文学作品是一种重要的历史教学资源。高考历史试题中出现文学作品的身影,指引了文史结合学习的方向;运用文学作品的历史教学实践,需要始于兴趣,终于习惯,贵在坚持,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见繁华,跨界学习,培养整体性思维。文学作品的运用,无疑会使历史教学增色,让历史课堂添彩。但历史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加强反思,注意甄别真伪,落实核心素养;选用典型,避免生搬硬套;详略得当,防止本末倒置。 

  一、缘起:高考历史试题中的文学作品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跨学科主题学习就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一个热词。历史学科如何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呢?今年广东省高考历史试卷第17题让人眼前一亮,茅塞顿开。“三言”“二拍”是明代五本著名传奇小说集的合称,《醒世姻缘传》是明末清初的长篇世情小说。命题者据此整理成一段史料,叙述明代白银货币化的社会现实,以此考查学生对明代白银货币化的价值、影响的理解及其对史料类型的认识,可谓匠心独具。 

  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的高考历史全国卷与分省命制的试卷中都有中外文学名著的身影。从作品类型上看,有小说、诗歌、戏剧、信件、自传、画报等,其中出现最多的文学体裁是小说。从作品反映的历史主题来看,既有重大的历史事件,如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黑奴制度、美国内战、淞沪会战等,也有典型的历史现象,如古希腊城邦民主的弊端、资产阶级的贪婪、明代白银货币化、小英雄的形象等,也有指向史学素养,如史学理论、人物评价等。从题目类型来看,文学作品既可以成为客观题(选择题)的问题情境,也可以出现在主观题(材料解析题)之中,成为考查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抓手之一。 

  2020年之前,考试大纲是命题的不二法门和唯一旨归,考点成为命题者和学习者死抠的对象。2020年以来,考试大纲被取消,这就意味着中学的教学不像过去那样“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而是要专注于学习本身,切实做到“学什么、考什么”,做到学以致用。 

  高考历史试卷命题的依据不再是考试大纲,而是《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这一变化反映:一方面,教师们的教学要回归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回归对历史课程标准的关注和研究;另一方面,学生们要摒弃传统的、机械重复记忆的应试技巧,在学习与复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特别是对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关注和实践。近5年高考试题指引的文史结合的学习方向,是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和重视的新动向。 

  二、实践:历史教学中文学作品的运用 

  (一)始于兴趣,终于习惯,贵在坚持 

  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教师首先要有“文艺范”,不仅能带领学生走进历史学习的园地,而且要让学生领略诗和远方。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成语典故、唐诗宋词、话剧、对联、谚语以及报刊等,“神入”历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述春秋战国的历史时,可以搜集和引入相关的成语典故:一箭之仇、围魏救赵、纸上谈兵、孟母三迁、庄周梦蝶、合纵连横等,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典故,或由教师激情讲述,或由学生现场即兴表演。这样,既可以引起师生共鸣,也可以加深对这段历史的了解。 

  2. 习惯是一种力量。要养成运用文学作品的教学习惯,并持之以恒。历史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文学作品类型,进行合理的史料教学。楹联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艺形式,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在讲授“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一课时,可以引入对联“功多仁寡,城长万里帝国短;君重民轻,日暗四方宫殿明”,让学生分析描述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学生思考后答出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秦始皇是否真如对联所言“功多仁寡,君重民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人物。 

  文学作品的运用,无疑会使历史教师的魅力增色,给历史课堂教学添彩。要想让课堂有文学味、有生命力,历史教师必须养成良好习惯——积累各种与历史相关的文学作品资料,可以亲自摘抄,或者借鉴使用。所谓“习惯成自然”。如果每一节课,教师都能坚持运用一到两个文学作品的素材,相信历史课堂会更生动、更有趣,教师们也会形成文史结合的独特教学风格。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页:封面
   第02页:封二
   第03页:导读
   第04页:目录
   第05页:目录
   第06页:要闻·速览
   第07页:要闻·资讯
   第08页:重点·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广东实践
   第09页:重点·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广东实践
   第10页:重点·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广东实践
   第11页:重点·建设高质量中小学阅读空间建设与管理体系
   第12页:重点·建设高质量中小学阅读空间建设与管理体系
   第13页:报道·佛山禅城:培育“五一”特质学子,树立城市教育标杆
   第14页:报道·佛山禅城:培育“五一”特质学子,树立城市教育标杆
   第15页:报道·佛山禅城:培育“五一”特质学子,树立城市教育标杆
   第16页:报道·佛山禅城:培育“五一”特质学子,树立城市教育标杆
   第17页:访谈·做“有效、有趣、有料、有魂”语文课堂的探索者
   第18页:访谈·做“有效、有趣、有料、有魂”语文课堂的探索者
   第19页:访谈·做“有效、有趣、有料、有魂”语文课堂的探索者
   第20页:策划·委托办学:教育帮扶新模式
   第21页:策划·龙华帮扶紫金:从“输血”到“造血”
   第22页:策划·龙华帮扶紫金:从“输血”到“造血”
   第23页:策划·龙华帮扶紫金:从“输血”到“造血”
   第24页:策划·紫金中学:三维共振,老校“发新芽”
   第25页:策划·紫金中学:三维共振,老校“发新芽”
   第26页:策划·深圳龙华紫金实验学校:对标湾区,新校“深扎根”
   第27页:策划·深圳龙华紫金实验学校:对标湾区,新校“深扎根”
   第28页:策划·记者观察:改革创新,助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第29页:专题·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高中化学深度学习案例
   第30页:专题·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高中化学深度学习案例
   第31页:专题·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高中化学深度学习案例
   第32页:专题·指向深度学习的任务驱动型作文立论方法例析
   第33页:专题·指向深度学习的任务驱动型作文立论方法例析
   第34页:专题·例谈高中物理深度学习的情境任务驱动
   第35页:专题·区域高中学校增值评价探索:以深圳市龙华区为例
   第36页:研究·C-PBL的设计方法和实施策略
   第37页:研究·C-PBL的设计方法和实施策略
   第38页:研究·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
   第39页:研究·学校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的马太效应
   第40页:实践·小学生在习作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第41页:实践·小学生在习作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第42页:实践·变革语文作业设计,提升学生学科素养
   第43页:实践·思维发展型课堂的目标设计
   第44页:实践·优化语文课堂作业设计与实施,提升学生学习力
   第45页:实践·以《角的度量》为例谈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
   第46页:实践·以《角的度量》为例谈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
   第47页:实践·立德树人视域下数学教学评价的实践研究
   第48页:实践·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第49页:实践·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第50页: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在初中戏剧文本解读教学的实践
   第51页:实践·珠海“明珠课堂”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第52页:实践·珠海“明珠课堂”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第53页:实践·文史结合:高中历史教学中文学作品的运用探究
   第54页:实践·文史结合:高中历史教学中文学作品的运用探究
   第55页:实践·利用可视化支架促进学生物理科学思维发展
   第56页:实践·利用可视化支架促进学生物理科学思维发展
   第57页:实践·“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作业设计探究
   第58页:实践·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科学思维”的试题命制与教学分析
   第59页:实践·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科学思维”的试题命制与教学分析
   第60页:实践·小学英语单元教学研究
   第61页:管理·专业认证背景下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训练策略
   第62页:管理·专业认证背景下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训练策略
   第63页:管理·专业认证背景下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训练策略
   第64页:管理·可为与有为
   第65页:管理·可为与有为
   第66页:管理·新时期幼儿园劳动教育新探
   第67页:管理·新时期幼儿园劳动教育新探
   第68页:管理·初中阶段劳动教育与红色教育的融合
   第69页:管理·领雁文化:学校德育特色建设的逻辑维度与现实进路
   第70页:班队·培养小学生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第71页:班队·培养小学生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第72页:班队·为他点亮一盏心灯
   第73页:班队·互联网时代亲子矛盾心理危机干预案例分析
   第74页:班队·互联网时代亲子矛盾心理危机干预案例分析
   第75页:班队·语言艺术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策略
   第76页:班队·加强家校共育,促进亲子沟通
   第77页:交流·设计改变乡村
   第78页:交流·设计改变乡村
   第79页:交流·设计改变乡村
   第80页:锐评·家校共育的责任边界
   第81页:锐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作文之“体验”层次
   第82页:随笔·平凡的学生也能有“宏大”舞台
   第83页:随笔·平凡的学生也能有“宏大”舞台
   第84页:《广东教育》理事会
   第85页:《广东教育》理事会
   第86页:《广东教育》理事会
   第87页:《广东教育》理事会
   第88页:传承经典,润育童心
   第89页:广告·五育融合 面向未来
   第90页:广告·科研兴校 特色强校
   第91页:广告·传承与发展并举 质量与特色交融
   第92页:广告·突破发展瓶颈,拓宽成长通道,实现协同育人
   第93页:广告·突破发展瓶颈,拓宽成长通道,实现协同育人
   第94页:广告·“新时代,新特教”,聚力融合新发展
   第95页:封三
   第96页:封底
文史结合:高中历史教学中文学作品的运用探究
广东教育综合版实践·文史结合:高中历史教学中文学作品的运用探究53文史结合:高中历史教学中文学作品的运用探究 2022-12-05 2 2022年12月0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