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实践·文史结合:高中历史教学中文学作品的运用探究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22年12月05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史结合:高中历史教学中文学作品的运用探究

  (二)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见繁华

  历史教材中有相当多的内容涉及思想文化史,如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文化以及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等。上这些课时,有的教师就像讲授其他内容一样,平淡无奇地讲了,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而有经验的教师,善于运用与所教内容相关的文学作品,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有的教师以“‘读’一本杂志,‘品’一段历史”为主题进行梳理,利用相关文学作品,重新建构《新文化运动》一课的内容架构:“探办刊缘起,明大师用心(背景);观封面目录,寻杂志主题(内容);看杂志反响,听历史回音(影响)。”对于思想文化史的教学,如果照本宣科,容易枯燥乏味,教师讲起来无趣,学生听起来无心。要想将思想文化史教好,应该改进课堂教学,适当引入文学作品等新材料,建构历史情境,回到历史“现场”,体现原生态。这样的历史课堂,才能不断创新,不断进步,走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境界。

  (三)跨界学习,培养整体性思维

  近代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学科越分越多越细。如果集中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固化线性思维,不敢“越雷池半步”,就难以形成整体性思维。2016年以来,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以及普通高中、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的颁布,跨学科学习成为了必要。例如,关于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最好让他们能够感同身受。对此,历史教师可以借用语文教材的相关内容,实现跨界学习。当然,跨界学习不仅局限于语文学科,还可以跨界到地理、政治、音乐、美术甚至数学等学科。跨界的目的,是为了构建学生的整体性思维,更好地培育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三、反思:文学作品运用于课堂的建议

  (一)甄别真伪,落实核心素养

  我们在利用文学作品进行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这种特殊的史料,进行整理、辨析、比较、分析,“不畏浮云遮望眼”,去伪存真,认识“庐山真面目”,形成全面、丰富的解释和论述。

  许多文学作品以历史人物和事件作为背景,丰富了历史研究的资料,并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但是,必须看到文学作品具有虚构性,在叙述上难免与真实事件有所差异。因此,在历史教学中一定要甄别文学作品的真实性,谨慎使用。

  正是在利用文学作品进行教学时,教师通过“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来落实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二)选用典型,避免生搬硬套

  在历史课堂实践过程中,应尽可能选用学生熟悉的具有典型性的文学作品。初高中语文教材有很多与历史相关的文学作品,教师可在课堂中引用,让历史教学锦上添花。例如,讲秦末农民战争时,可以引入《鸿门宴》,让学生了解项羽的优柔寡断、刘邦的足智多谋。

  宋代是古代科举制度完善的重要时期,“重文轻武”的社会大环境,使读书人积极参加科举考试入仕做官,宋真宗赵恒就亲自励学,亲著《劝学篇》:“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必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如果将《劝学篇》引入历史课堂教学,我们就要注意思想上的导向性问题,避免生搬硬套,一味注重生动形象,忽视立德树人的育人导向。中学生心智尚未成熟,中学时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要以正面教育为主,弘扬主流价值观。

  (三)详略得当,防止本末倒置

  在实际教学中,文学作品的运用要详略得当。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一定要以传播历史知识为主,文学作品只是作为辅助。对于文学作品的运用,绝不能过度探究所用文学作品的内涵、具体内容情节等,更不可一味追求趣味性,没有目的,喧宾夺主地把一堂历史课变成语文课。

  如“庆历新政”是人教版选修一的重要篇章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改革史的重大事件。由于范仲淹的诗词在中小学课本多有收录,所以范仲淹的诗人身份更广为人知,他的诗作是个很好的切入点。范仲淹的文学创作与北宋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在导入本节课时,可以引用其诗作名句“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拉近学生与历史人物的距离,也不会本末倒置,这样将文学作品和历史教学合二为一,可以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文以史载,史以文传。文史结合向来就是中国历史学的一个优良传统。文史结合,可以突破学科知识的界限,实现跨界学习,将文学创作的优势转化为理解历史的有机补充,是对历史教学的有益探索。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历史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的理念,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巧妙运用包括文学作品在内的多元史料,突破历史教学重难点,让历史课堂充满人文关怀与历史味。

  责任编辑 黄铭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页:封面
   第02页:封二
   第03页:导读
   第04页:目录
   第05页:目录
   第06页:要闻·速览
   第07页:要闻·资讯
   第08页:重点·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广东实践
   第09页:重点·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广东实践
   第10页:重点·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广东实践
   第11页:重点·建设高质量中小学阅读空间建设与管理体系
   第12页:重点·建设高质量中小学阅读空间建设与管理体系
   第13页:报道·佛山禅城:培育“五一”特质学子,树立城市教育标杆
   第14页:报道·佛山禅城:培育“五一”特质学子,树立城市教育标杆
   第15页:报道·佛山禅城:培育“五一”特质学子,树立城市教育标杆
   第16页:报道·佛山禅城:培育“五一”特质学子,树立城市教育标杆
   第17页:访谈·做“有效、有趣、有料、有魂”语文课堂的探索者
   第18页:访谈·做“有效、有趣、有料、有魂”语文课堂的探索者
   第19页:访谈·做“有效、有趣、有料、有魂”语文课堂的探索者
   第20页:策划·委托办学:教育帮扶新模式
   第21页:策划·龙华帮扶紫金:从“输血”到“造血”
   第22页:策划·龙华帮扶紫金:从“输血”到“造血”
   第23页:策划·龙华帮扶紫金:从“输血”到“造血”
   第24页:策划·紫金中学:三维共振,老校“发新芽”
   第25页:策划·紫金中学:三维共振,老校“发新芽”
   第26页:策划·深圳龙华紫金实验学校:对标湾区,新校“深扎根”
   第27页:策划·深圳龙华紫金实验学校:对标湾区,新校“深扎根”
   第28页:策划·记者观察:改革创新,助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第29页:专题·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高中化学深度学习案例
   第30页:专题·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高中化学深度学习案例
   第31页:专题·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高中化学深度学习案例
   第32页:专题·指向深度学习的任务驱动型作文立论方法例析
   第33页:专题·指向深度学习的任务驱动型作文立论方法例析
   第34页:专题·例谈高中物理深度学习的情境任务驱动
   第35页:专题·区域高中学校增值评价探索:以深圳市龙华区为例
   第36页:研究·C-PBL的设计方法和实施策略
   第37页:研究·C-PBL的设计方法和实施策略
   第38页:研究·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
   第39页:研究·学校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的马太效应
   第40页:实践·小学生在习作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第41页:实践·小学生在习作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第42页:实践·变革语文作业设计,提升学生学科素养
   第43页:实践·思维发展型课堂的目标设计
   第44页:实践·优化语文课堂作业设计与实施,提升学生学习力
   第45页:实践·以《角的度量》为例谈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
   第46页:实践·以《角的度量》为例谈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
   第47页:实践·立德树人视域下数学教学评价的实践研究
   第48页:实践·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第49页:实践·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第50页: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在初中戏剧文本解读教学的实践
   第51页:实践·珠海“明珠课堂”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第52页:实践·珠海“明珠课堂”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第53页:实践·文史结合:高中历史教学中文学作品的运用探究
   第54页:实践·文史结合:高中历史教学中文学作品的运用探究
   第55页:实践·利用可视化支架促进学生物理科学思维发展
   第56页:实践·利用可视化支架促进学生物理科学思维发展
   第57页:实践·“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作业设计探究
   第58页:实践·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科学思维”的试题命制与教学分析
   第59页:实践·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科学思维”的试题命制与教学分析
   第60页:实践·小学英语单元教学研究
   第61页:管理·专业认证背景下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训练策略
   第62页:管理·专业认证背景下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训练策略
   第63页:管理·专业认证背景下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训练策略
   第64页:管理·可为与有为
   第65页:管理·可为与有为
   第66页:管理·新时期幼儿园劳动教育新探
   第67页:管理·新时期幼儿园劳动教育新探
   第68页:管理·初中阶段劳动教育与红色教育的融合
   第69页:管理·领雁文化:学校德育特色建设的逻辑维度与现实进路
   第70页:班队·培养小学生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第71页:班队·培养小学生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第72页:班队·为他点亮一盏心灯
   第73页:班队·互联网时代亲子矛盾心理危机干预案例分析
   第74页:班队·互联网时代亲子矛盾心理危机干预案例分析
   第75页:班队·语言艺术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策略
   第76页:班队·加强家校共育,促进亲子沟通
   第77页:交流·设计改变乡村
   第78页:交流·设计改变乡村
   第79页:交流·设计改变乡村
   第80页:锐评·家校共育的责任边界
   第81页:锐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作文之“体验”层次
   第82页:随笔·平凡的学生也能有“宏大”舞台
   第83页:随笔·平凡的学生也能有“宏大”舞台
   第84页:《广东教育》理事会
   第85页:《广东教育》理事会
   第86页:《广东教育》理事会
   第87页:《广东教育》理事会
   第88页:传承经典,润育童心
   第89页:广告·五育融合 面向未来
   第90页:广告·科研兴校 特色强校
   第91页:广告·传承与发展并举 质量与特色交融
   第92页:广告·突破发展瓶颈,拓宽成长通道,实现协同育人
   第93页:广告·突破发展瓶颈,拓宽成长通道,实现协同育人
   第94页:广告·“新时代,新特教”,聚力融合新发展
   第95页:封三
   第96页:封底
文史结合:高中历史教学中文学作品的运用探究
广东教育综合版实践·文史结合:高中历史教学中文学作品的运用探究54文史结合:高中历史教学中文学作品的运用探究 2022-12-05 2 2022年12月0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