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设计丰富多彩的互动环节,使学生积极融入活动,提高接受度。单元教学应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从不同角度、维度分析讲解单元主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核心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根据单元主题,设计趣味性的问题引导,指引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究和学习,锻炼学生英语口语的同时提升英语思维。例如,在小学英语四年级上Unit 4“My Home”中,教师可以从听、说、读、写不同方面锻炼学生对“home”相关单词、词组的理解,改变过去枯燥的学习方式,利用联想记忆法强化学生对单元词语的掌握,同时拓宽学生的英语知识面。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为学生创建常见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学习,锻炼英语表达的方式和技巧。提炼出第四单元主题“home”的中心内容,以生活为切入点,逐渐扩展课堂范围和深度,让学生积累知识的同时提升英语感知能力,加强学生对英语语法的认知。其次,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你扮我猜”的小游戏,使学生在肢体表演时进行英语表达,扮演家庭成员,让其他同学猜测,提高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加强教师对学生英语程度的把握,从而设计多方位培养的教学目标。
二、明确整体单元教学方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落实,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应首先结合大纲要求和单元主题,明确整体单元的方向和目标,提高知识与实际的关联度,从而设计更加全面的辅导计划。课堂上,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思路,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拓展课堂,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以英语的视角学习知识,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的同时,积累更多的英语知识。例如,在“What Would You Like?”中,喜欢的范围可以是食物、学科、动物、植物等,并非局限于某一种,从而扩展学生的思考空间。以喜欢的食物为主题,鼓励学生用英文描述食物的外观与喜欢的原因,从较为熟悉的事情入手,感受英语表达的魅力,加深对教材要点的理解和记忆,在趣味的话题中学习知识,促进学生感知英语教育。
确定单元目标和方向后,教师可设计阶梯式的教育计划,即基础知识、能力提升、单元情感三个层次,逐渐强化教学力度,引导学生探索深层次内容。学生不但要有丰富的基础知识储备,更要有自主学习的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需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成效,带领学生从教材中获取更多的情感、知识,增强英语综合水平。在单元训练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不仅要设计理论知识,还要设计英语技能学习的版块,让学生在教师营造的情景中掌握更多实用内容,感受英语表达与汉语表达的区别,学习西方文化的特点,逐步开阔视野。
三、营造开放多元教学环境
教师要真正将课堂交到学生手里,考虑学生的课堂感受,尊重学生在认识、成绩上的差异,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核心,设计符合学生水平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英语是一门语言类学科,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特殊性,不同于一般的文化学科。英语的表达方式又与我们熟悉的汉语截然不同,很多学生表示英语难学,不容易理解其中的内涵。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与网络资源,营造英语氛围,引导学生融入教学情景,进而拥有深刻的学习感受。在情境中引入较为真实的生活元素,引导学生运用英语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次,教师要在教学中摆正自己的地位,发挥引导者的作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融入学生。解答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引领学生运用科学的方式进行验证,带给学生平等、自由的学习环境。教师根据现阶段学生的特点和英语基础,让学生在欢乐的课堂中主动思考问题,完成任务的同时积累更多的英语知识。另外,在课后作业中,以小组的形式布置开放性的单元作业,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力与想象力,对学生的表达方式不加限制,使学生踊跃参与课后讨论,激发无限潜力。
四、设计层级递进教学活动
过去,课堂互动活动流程化、单一化,常常采用说教形式,教师填鸭式教学灌输基础知识,较为沉闷的课堂氛围极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言训练不但需要良好的学习环境,还需要充分的练习空间,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掌握一门语言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多表达、多锻炼,让学生切身体会英语表达的技巧和规律,从而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书呆子”的死读书模式。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感受,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教师需要设计趣味横生的课堂活动,指引学生思考的方向,逐渐扩展课堂的知识范畴,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氛围中学习英语知识,准确且恰当地总结中心思想,进而提高整体英语水平。小学生容易被新奇的活动吸引,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添加游戏环节,通过趣味活动带领学生学习并巩固教材中的单词与词组,实现寓教于乐。
责任编辑 魏文琦
实习编辑 李 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