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管理·可为与有为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信息技术推进区域教研转型的路径探索
2022年12月05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可为与有为
——信息技术推进区域教研转型的路径探索

  文/广州市白云区教育研究院 袁闽湘

  当前,区域中小学教研面临一系列深层次问题。从信息技术角度考虑,大致分为三方面。 

  微观层面上看,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较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能力欠佳。日常教学方式从过去的“满堂灌”到现在的“满堂放”,现代化教学设备并没有促进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结构的根本变革。当前教育资源丰富,而教师缺乏信息检索能力,难以找到适合的教学资源,即使找到相关的教学资源,也不愿进行二次加工,缺乏再加工的能力(伏蓉,2020)。 

  中观层面上看,区域中小学教科研的实效性不足。教研活动基本为经验介绍与案例观摩,教师评价也以质性评价为主。教师培训偏重理念的传输,忽视了将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的行动力培养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化要求。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并无清晰的认知,改进教学行为的具体路径并不明确。科研以个人经验总结为主,缺乏科学数据与实证分析,推广应用性偏弱。 

  宏观层面上看,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下,中小学教育教学转型较慢。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保守。比如,停留在“知识本位”和“教师本位”层面,偏重“学科教学”,忽视“学科教育”;偏重“知识传授”,忽视“素养形成”;偏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 

  一、可为:信息技术支持区域教研创新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可以支持区域教研形式上的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与教研发展的需要。 

  1. 受制疫情,线上教研兴起 

  突如其来的疫情阻碍了传统区域教研活动的开展,线上教研成为一种替代性的方案。当前,线上线下混合教研的方式已成为常态,某种程度上构建了一种新型区域教研范式。教研形态的变化并非教研实质的转变,而是根据情况的灵活选用:教师面对面的交流仍是最高效的选择;当各类参与者无法面对面交流时,线上教研不失为一种合理的形式;同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研更能充分综合二者的长处,扩大教研的辐射面。 

  2. 展现个性,“草根教研”崛起 

  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传统区域教研具有行政管理色彩,教师参加区域教研有一定的被动性。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是其参与研究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促使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开展个性化自主教研,这种自主教研被称为“草根教研”。其本质是对平等教研的呼唤,目的是追求教师专业的个性化发展。自主、自发的教研也推动了区域教研走向多元、开放、平等。融合信息技术,可以搭建“互联网+”的区域教研平台,为不同学校、不同学段的教师创造更多的交互学习机会。 

  3. 科学评价,推动精准教研 

  当前,对师生与学校的评价不再仅强调终结性评价,更强调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增值性评价。这意味着需要对教育、教学、教研活动进行长期细致的数据采集,同时也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广州市白云区教育研究院自身建立的教学质量监测数据系统,能精准到每次考试、每个学生、每门学科、每道小题。建构学校教学质量动态变化模型,对学生做出科学评价;全面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准确划定临界生范围;合理预判教学质量发展变化。这些都为学校精准教学、精准备考、科学评价,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有为: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区域教研的路径构想 

  当前,信息技术与区域教研的融合,促进了区域教研形式的创新,而要解决区域中小学教研面临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提升区域教研的品质,还需要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对此,笔者进行了以下改革与实验项目的构想。 

  1.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 

  目前,重建设轻培训的现象普遍存在,部分地区设施设备很先进,但使用率不高。墨守成规专注于旧的教学形式,信息技术指向的新课堂就无法呈现。可以通过行政方面的管理、引导、激励等推动教师着手信息技术教学设备的应用。学校需要加强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培训,加大教研员、技术人员与教师的合作力度。 

  2. 基于共享课堂、优课、微课、博客、公众号等优质教育资源的管理 

  广州市白云区教育研究院这几年在教育资源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名师大讲堂、德育讲堂、电视课堂、一师一优课,教研员和教师开发的微课以及各种博客、公众号等自媒体上推出的文章,等等。这些资源有助于学生的差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页:封面
   第02页:封二
   第03页:导读
   第04页:目录
   第05页:目录
   第06页:要闻·速览
   第07页:要闻·资讯
   第08页:重点·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广东实践
   第09页:重点·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广东实践
   第10页:重点·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广东实践
   第11页:重点·建设高质量中小学阅读空间建设与管理体系
   第12页:重点·建设高质量中小学阅读空间建设与管理体系
   第13页:报道·佛山禅城:培育“五一”特质学子,树立城市教育标杆
   第14页:报道·佛山禅城:培育“五一”特质学子,树立城市教育标杆
   第15页:报道·佛山禅城:培育“五一”特质学子,树立城市教育标杆
   第16页:报道·佛山禅城:培育“五一”特质学子,树立城市教育标杆
   第17页:访谈·做“有效、有趣、有料、有魂”语文课堂的探索者
   第18页:访谈·做“有效、有趣、有料、有魂”语文课堂的探索者
   第19页:访谈·做“有效、有趣、有料、有魂”语文课堂的探索者
   第20页:策划·委托办学:教育帮扶新模式
   第21页:策划·龙华帮扶紫金:从“输血”到“造血”
   第22页:策划·龙华帮扶紫金:从“输血”到“造血”
   第23页:策划·龙华帮扶紫金:从“输血”到“造血”
   第24页:策划·紫金中学:三维共振,老校“发新芽”
   第25页:策划·紫金中学:三维共振,老校“发新芽”
   第26页:策划·深圳龙华紫金实验学校:对标湾区,新校“深扎根”
   第27页:策划·深圳龙华紫金实验学校:对标湾区,新校“深扎根”
   第28页:策划·记者观察:改革创新,助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第29页:专题·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高中化学深度学习案例
   第30页:专题·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高中化学深度学习案例
   第31页:专题·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高中化学深度学习案例
   第32页:专题·指向深度学习的任务驱动型作文立论方法例析
   第33页:专题·指向深度学习的任务驱动型作文立论方法例析
   第34页:专题·例谈高中物理深度学习的情境任务驱动
   第35页:专题·区域高中学校增值评价探索:以深圳市龙华区为例
   第36页:研究·C-PBL的设计方法和实施策略
   第37页:研究·C-PBL的设计方法和实施策略
   第38页:研究·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
   第39页:研究·学校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的马太效应
   第40页:实践·小学生在习作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第41页:实践·小学生在习作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第42页:实践·变革语文作业设计,提升学生学科素养
   第43页:实践·思维发展型课堂的目标设计
   第44页:实践·优化语文课堂作业设计与实施,提升学生学习力
   第45页:实践·以《角的度量》为例谈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
   第46页:实践·以《角的度量》为例谈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
   第47页:实践·立德树人视域下数学教学评价的实践研究
   第48页:实践·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第49页:实践·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第50页: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在初中戏剧文本解读教学的实践
   第51页:实践·珠海“明珠课堂”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第52页:实践·珠海“明珠课堂”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第53页:实践·文史结合:高中历史教学中文学作品的运用探究
   第54页:实践·文史结合:高中历史教学中文学作品的运用探究
   第55页:实践·利用可视化支架促进学生物理科学思维发展
   第56页:实践·利用可视化支架促进学生物理科学思维发展
   第57页:实践·“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作业设计探究
   第58页:实践·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科学思维”的试题命制与教学分析
   第59页:实践·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科学思维”的试题命制与教学分析
   第60页:实践·小学英语单元教学研究
   第61页:管理·专业认证背景下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训练策略
   第62页:管理·专业认证背景下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训练策略
   第63页:管理·专业认证背景下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训练策略
   第64页:管理·可为与有为
   第65页:管理·可为与有为
   第66页:管理·新时期幼儿园劳动教育新探
   第67页:管理·新时期幼儿园劳动教育新探
   第68页:管理·初中阶段劳动教育与红色教育的融合
   第69页:管理·领雁文化:学校德育特色建设的逻辑维度与现实进路
   第70页:班队·培养小学生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第71页:班队·培养小学生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第72页:班队·为他点亮一盏心灯
   第73页:班队·互联网时代亲子矛盾心理危机干预案例分析
   第74页:班队·互联网时代亲子矛盾心理危机干预案例分析
   第75页:班队·语言艺术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策略
   第76页:班队·加强家校共育,促进亲子沟通
   第77页:交流·设计改变乡村
   第78页:交流·设计改变乡村
   第79页:交流·设计改变乡村
   第80页:锐评·家校共育的责任边界
   第81页:锐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作文之“体验”层次
   第82页:随笔·平凡的学生也能有“宏大”舞台
   第83页:随笔·平凡的学生也能有“宏大”舞台
   第84页:《广东教育》理事会
   第85页:《广东教育》理事会
   第86页:《广东教育》理事会
   第87页:《广东教育》理事会
   第88页:传承经典,润育童心
   第89页:广告·五育融合 面向未来
   第90页:广告·科研兴校 特色强校
   第91页:广告·传承与发展并举 质量与特色交融
   第92页:广告·突破发展瓶颈,拓宽成长通道,实现协同育人
   第93页:广告·突破发展瓶颈,拓宽成长通道,实现协同育人
   第94页:广告·“新时代,新特教”,聚力融合新发展
   第95页:封三
   第96页:封底
可为与有为
广东教育综合版管理·可为与有为64可为与有为 2022-12-05 2 2022年12月0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