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健全,土壤还在;父母很爱他,根系也在。但是,与其把小智目前的表现归结为“生病”,不如理解为是他对学校缺乏归属感、对学习缺乏成就感而造成的情感疏离。他的父母被医院的诊断“吓”到了,从而不知所措。
将近一个小时的沟通,我与小智的父母达成协议,先定下一个小目标:我每天为小智单独布置少量的学习任务,由妈妈陪伴完成,让他接触普通学生该做的事,通过完成一件简单的事情获得成就感。
此后,我针对他当前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情况,每天布置抄写词语、朗读课文等少量可达成的简单任务。
二、鼓励,充实自尊的途径
每天早晨,小智都会把前一晚抄写的词语拿给我检查,每个字都一笔一划,工工整整。语文课时,我用投影仪向全班展示他的书写:“看,这是小智的作业。小智的字是不是比许多同学写的都要漂亮?我们把掌声送给他。”其他学生看到他竟然会写字,而且十分端正整齐,都难以置信地看着他。在雷鸣般的掌声中,小智的嘴角也微微上扬了。
我也抓住机会对他进行鼓励。课堂上,只要他拿起课本,我就第一时间夸他做得好;只要他提起笔,我就带领全班学生祝贺他有进步;只要他跟着节奏做眼保健操,我就真诚地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他。我时刻都期待着通过老师和同学的关注,他可以重拾自尊心和自信心。
就如我所期待的那般,慢慢地,小智的眼里开始有了期待、有了光芒,与开学初判若两人。
三、认可,重拾自信的方法
因为小智不参与一切学习和活动,表现与其他学生格格不入,所以被当做另类,甚至被轻视、无视。要消除这种长期的无形的伤害,仅仅鼓励还不够,班级的认可对他重拾自信非常重要。
除了父母与老师的关注,如何让他获得班级归属感和参与感,爱上这个集体?我决定开展一场主题为“做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的班会课,从价值观上引导所有学生。
班会课上,我先在A4纸上画了一个表情忧郁的男孩,然后告诉全班学生,这个忧郁的小男生在班级里一直遭受排挤,请同学们说一说,小男生的同学可能说过哪些让他伤心的话?学生们纷纷举手,他们每说一句,我就揉搓一次A4纸。慢慢地,A4纸上原本可爱的小男孩被一次次揉搓成一团褶皱,直面揉搓纸张的画面很有冲击感,学生们开始沉默。然后我进一步引导他们,现在小男孩转到我们这个有爱的班级,想一想我们怎么做,他才会再次开心起来?学生们七嘴八舌表达自己的看法,他们每提出一个温暖的主意,我就把褶皱的纸团抚平一次。学生们静静地看着老师的举动,若有所思。
最后,我总结道:“想一想,你们过去有没有这样伤害过别的同学?如果被伤害的那个同学是你,你心里该有多么难过!老师想请大家记住,没有任何一位同学是被老师放弃的。老师也希望大家明白,我们是一个集体,一个大家庭,谁都不应该取笑别人、欺负别人。请我们班每一位同学都做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做一个能给别人带来温暖的人……”
渐渐地,当小智在数学课上举手回答问题时,开始有学生悄悄提醒:“老师,我觉得您可以表扬小智,这是他第一次回答问题。”课间,当我出现在教室门口时,会有学生拉着我:“老师您看,小智下课一直在看书。”课堂上,当小智回答问题时,全班会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他也露出了天真可爱的笑容。
同时,小智对待学校活动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语文课上,将未学的词语认认真真抄写两遍。数学课上,将作业写得工工整整,一丝不苟。班级劳动,他也多次主动留下,帮助别的小组同学值日。每当我为他加分,给他盖上小红花印章时,他会开心地对我笑。他在慢慢改变,积极参与学习,积极融入集体。
如果说,校长是学校的校园文化风向标;那么,班主任无疑就是班级文化的风向标。不要轻易伤害一个学生,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个学生背负怎样的心理负担。只要教师是公正的,学生也会走向公正;只要教师是和善的,学生也会走向和善。点亮学生的心灯,让每个学生的眼里有光,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被需要,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被坚定地相信着,这是身为班主任所能做且应当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