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周边传统村落开展调研考察,还到基层政府部门做大岭脚村和丰田村公共空间深化设计方案汇报,并与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商讨落实后续方案补充及修正工作。
深耕传统,培养文化自信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要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乡村的魅力,不仅在于其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更在于其沉淀的深厚文化。岭南地区有广府、客家、潮汕等多元文化,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就了富于地域特色又兼容并蓄的独特的建筑文化,为我们的设计提供了素材和灵感。在设计过程中深化对乡村文化的解读,不仅有助于融合乡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社会使命感。在设计前期和中期,我们开展了大量的调研活动,除了对林屋村进行细致的调研外,还考察了广府地区的传统村落,包括阳西的大洲村、珠海接霞庄、肇庆的八卦村、岩前村等地。通过对岭南建筑文化的深度解读,师生坚定了民族文化自信。
在概念设计阶段,基层党政领导建议挖掘本土文化,并体现在园建中。于是,除了挖掘农耕文化与生态文化,我们分别为两个村的两处公共空间设计了“德孝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两个主题空间,一处在大岭脚村的中心公园,一处在丰田村的革命文化纪念园。
大岭脚村文化公园的乡村文化区域以德孝廊为核心。矩形的环形廊道围合静谧的小院,以“德”和“孝”为主题设计横梁铭文和地面铺装图案,把美德传统融入园建。两个村的入口村碑是展示乡村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识物。村碑的设计,提取当地传统公共建筑(庙、祠)的山墙造型和当地广泛运用的清水红砖为主要设计元素,保留大岭脚村的历史风韵,打造独具特色的村碑。
我们从改善村民居住品质和提升乡村整体人文环境出发,融入民俗文化元素,形成地方特色,立足乡村文明,吸取城市文明及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不断赋予其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持续释放乡村文化的内在魅力。
设计过程中,我们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度解读,将文化与传统融入设计教学和实践,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引领和启发爱国教育,把设计实践的过程变成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
笔画之间,融入思政元素
丰田村为革命老区,曾设有共产党地下组织的联络点,并在党的领导下成立了秘密武工队。在长期的艰苦斗争中,村里有三位地下党员牺牲。为了纪念这段艰苦卓绝的历史,缅怀先烈、教育后人,我们在村南侧设计了革命老区纪念园。首先,我们试图把它和整个村子融在一起。园区很好地缝合了村子南侧破碎的界面,点线面的组织根据已有的房屋、树木、地形来确定。然后,我们试图用隐喻的方式,而不是直接宣教的方式,表达对革命先驱的敬意和感恩。比如,选择坚贞不屈、不畏苦寒的梅花,象征革命烈士坚忍不拔的精神。曲廊隐喻革命道路曲折艰辛,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矗立红色雕塑的纪念广场,背靠村庄面朝田野,隐喻革命依靠人民,前景依靠奋斗。纪念墙以坚硬的混凝土隐喻革命意志,以绿色生态墙隐喻幸福生活。
大岭脚村的生产大队旧公房位于村中心,年久失修,已经十分破旧。根据当地村委的建议,我们把它改造成以公社文化为主题的民俗馆。生产大队作为历史上乡镇人民公社的下一级基层组织,承载着当时的社会理想。这些理想,用现在的词汇,可以理解为共同富裕、社会公平和老有所养,尽管存在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但奉献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仍值得我们代代传承。如今,我们期待这所小小的民俗馆,作为曾经大队部的延续,依旧能在村民的公共生活中发挥作用。这不仅为了那份激情岁月情怀,更为了被赋予新生的它,能再一次为村民创造和谐、关爱、圆融的生活场景。
通过以上两例,村民或外来参观者,在享受环境、欣赏田园风光的时候,能自发地心怀感激,懂得敬畏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