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越南高僧一行禅师教修行的居士吃橘子:剥橘子时,心无旁骛,眼睛盯着橘子,感受它的色彩;手摸着橘子,感受它的滑腻;剥开橘子时,感受它刹那间射出的汁液,闻它散发于空中的清香;然后取一瓣橘肉,放入口中,缓慢地咀嚼,全神贯注地体验门牙咬断它、臼齿磨碎它、舌头搅动它的每一个动作,直到它完全液化,被吞咽下去为止。
一行禅师告诉修行的人:即使是一瓣普通的橘子,如果专一地吃,认真地吃,你就会对一瓣橘子有全新的体验。原来,橘子的皮那样的芳香迷人,橘子的汁那样的酸甜可口,橘子的肉那样嫩滑无骨;原来,吃橘子这样的普通的事,经过仪式般的过程后,如此地神圣、美丽,感觉如此地奇妙、快乐。
佛家修行,讲究“正念”。
所谓正念,就是专注地活在当下——走路,专心走;睡觉,专心睡;吃饭,专心吃;活在今天,认真地活好今天,不执著于过往,不忧患于未来。专心投入一事、一物、一天,你才能从平凡、朴素中,感受到快乐、奇妙、美好,新奇!
思量对比,我们好像都没有活在当下——工作时,我们吃着饭;吃饭时,我们聊着天;聊着天时,看着电视;看着电视时,却玩着手机……我们无可奈何,如滚滚社会洪流之下裹挟的泥沙,疲于奔命,求于发展,汲于名利,浮躁而功利,奔跑而不看眼前路,遗忘了一瓣橘子、一缕阳光、一片草地、一张笑脸,一声问候给我们带来的幸福、快乐,也忘记了一天一时一刻,皆有美妙,一粥一饭之处,都有神圣、惊喜和美丽。
无可奈何之间,我们缺失了生活的“正念”,而麻木、焦躁、迷惘,成了我们生活的常态。
二
缺失“正念”的,不仅仅是生活,教育何尝不是?
“你读书是为什么?”
“我读书是为了考上重点中学!”
“你考上重点中学是为什么?”
“考上重点中学是为了考上重点高中?”
“考上重点高中是为什么?”
“考上重点大学!然后赚钱,赚很多的钱。”
这是一段教师与孩子之间的对话,看起来有点像笑话,却是目前教育现状的写照,也是教育缺失“正念”的写照。
君不见,幼儿园的孩子活在了小学,学拼音、练数学,生怕输在了起跑线上;君不见,小学的孩子生活在了初中,为了选报知名培训机构名额有限的课程,家长们争先恐后,下载app,定闹钟,蜂拥而至。为了考进重点中学,孩子们耗费如此多的精力与时间,但他们所学的,无非是应付一时的考试技能,将来可能一辈子都用不上。很多学校、教育部门活在教育的“目的”里,轻视教育的过程,重教育的结果,将分数、升学率作为教育的唯一标准;无数的家长则生活在未来,盼孩子成龙成凤,而自己忙工作、忙未来,许多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唯独缺少了陪伴成长的父母。
缺乏“正念”,让我们的教育始终处在集体焦躁状态,只见“未来”,却没有了“当下”。
不可否认,教育需要追求结果。毕竟,教育需要用一定的指标去评价。但过分地强调分数、升学率、进步、结果,忽视过程,矫正过往,必然会破坏受教育者学习过程中的乐趣,同时,也会破坏施教者——教师教育的乐趣。广而化之,它还会制造一个社会的焦躁,家长活在孩子的未来里,劳碌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