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接受了徐州青年路小学教育集团的邀请,参加他们的“体验式作文”教学活动展示,时间在五一假期前一天。虽然只是一次借班上课,但通过“走进美食世界”这种情境性体验活动来展开的习作教学,也可视为“美食入课”课程开发的一次课例。
“体验”是诠释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由狄尔泰加以术语化,在德文中有“亲历”“亲见”之意,体验是对生活、生命和生存的经历和感受。从这个角度上说,每一篇作文都是“体验式”的。
我开始筛选素材。手中的这本《至味在人间》彻底将我征服了,它的作者是《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那部纪录片用高清镜头摄取了大江南北美食的种种诱人形态,追踪美食背后人的故事,探寻中国人寄托在美食上的文化和情感。一部影片,一本书,唤起人们对日常的关注,对生活艺术的感悟和追求。
长假将至,“五省通衢”徐州必将迎来南来北往的游客。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拥有怎样一张美食名片呢?我决定和孩子们一起,走进徐州的美食世界。
我是谁?身份建构的意义
这里的身份建构,指学习者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中,赋予自己新的社会角色,从而以这种角色的视角参与活动,进行体验。
本课教学中,学生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食客,而是传播美食文化的杂志记者。
师:明天就是五一长假,徐州肯定会迎来许许多多游客,游客里面有很多是奔着我们徐州的美食来的。我们今天成立一个美食编辑部,我们这些美食记者,一起合作,编辑一本主题为《舌尖上的家乡》的美食杂志,向游客们推荐家乡的美食,让大家透过你的文字,感受徐州的美食文化。现在我们就都是美食记者了,你想把哪道美食放到杂志里,为什么?
生:我推荐小孩儿苏,这道美食在徐州老少咸宜,它的味道又甜又酥又脆,而且……商标是孩子样的,很可爱。
师:我好像小时候吃到过,有种童年的回忆在里面。
生:我会在这里刊出东坡回赠肉,因为它不仅油而不腻,入口即化,而且它还有一段历史典故。
师:这很能代表咱们徐州的美食文化。
生:我推荐的是啥汤,啥汤入口麻辣鲜香,当年彭祖用啥汤治好了尧帝的病,所以被奉为大彭之国的领导人,被称为彭祖。
师:你推荐的啥汤和他推荐的美食可以放在一个专栏。都有典故。
课堂上的角色建构能将学生引向不一样的精神世界。美食记者这个角色,对于学生来说,陌生而神秘,让他们一下子“想要成为他”。这一段师生的交流,除了拓宽学生选材范围,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细节,比如有学生推荐美食时用了“我会在这里刊出”这样的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