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诗人在其长诗《天真的预言》中写道:“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即“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传统的佛学中也有“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思想。这两句话的意思都是说每一生命个体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同样,教师身边每位学生也都是一个个绚丽多彩、值得尊重的世界。老师应关注学生的世界,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只有当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发展需求得到满足时,师生互动才会和谐融洽,教学预设才能行之有效,课堂才会精彩纷呈。但教学实践过程往往不够完美,有时还会“节外生枝”。
一、意外的教学事故
五年前,我接受了一个对外开课任务,代表我校参加吴江区范围的展示交流。我的教学设计几易其稿,足足准备了三个星期。为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正式开课前两天,组里安排我“借班上课”,把各个教学步骤“演练”一遍。三位英语老师全程听课,以期课后有针对性地帮助我“磨课”,包括班级原任课老师王老师。
可能是由于初一学生较少经历这种陌生教师上课,一排教师听课的阵势,比较紧张,提出问题、讨论问题不够积极,回答问题也谨小慎微,害怕出错。也可能我的教学预设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水平不相符,课堂前半段时间气氛比较沉闷。在师生互动明显不能达到我费尽心思期望实现的教学效果时,焦虑情绪逐渐滋长。就在下课前5分钟,聆听、指导小组讨论,走至听课教师处,我竟鬼使神差般地向王老师抱怨了一句:“这个班的学生怎么反应这么差?”当然声音很轻,说完也马上意识到了不妥。随即转身调整好状态,继续完成了剩余的教学内容。
随着下课铃声响起,我这堂课也算差强人意地完成了。就在听课老师们已经离开教室,教室里只有学生三三两两起身移动凳子的声音和轻声交谈声的时候,正在低头整理物品的我突然听得一声“老师”。我抬起头,原来是坐在教室最后面的一位男生,“有什么问题吗?”我问。“您怎么能说我们上课反应很差?是指我们比较笨吗?很打击我们自信心的。”教室里立马鸦雀无声,四十几双眼睛齐刷刷地望着我。我顿时双颊发烫,“真是太不应该了,冲动大意导致不良后果了。”当时满脑子的懊悔,“怎么办?当然是纠正错误!”迅速下定决心后我提高音量:“打击了同学们的自信心,很抱歉。老师只是希望同学们在课上能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因为只有大家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交流才能顺畅,教学才能相长。同时也感谢这位同学,表达了对我的授课的想法,说明我的历史课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想,下次如果还有机会与同学们探讨历史问题,畅所欲言,一定能让大家收获足够的自信,提升更高的能力,获取更多的知识。再次抱歉。”学生们脸上的微笑说明我真诚的态度获得了他们的理解。随即我又走到提出意见的学生身边,继续就此事与其交流想法,实现了互相理解。
二、温暖的教育责任
这桩教学事故已过去许久,堂上不当言行经我“亡羊补牢”,似乎也未留下严重的“后遗症”,但它一直提醒着我,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不单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匠”,还承担着温暖的、沉甸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