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我在感慨孩子潜力的同时,也意识到课前作业关系到整堂课活动的开展,要引起老师们的足够重视。值得提醒的是,课前作业不是简单地让孩子自发地“生成”,“规则”没有先行,教师不给予指导,也不加以掌握,让孩子们开“无轨电车”,课堂上就很容易出现“散乱”的答案,显得“有形”而“无神”了。因此,教师要对孩子们的课前作业做出明确的要求和必要的引导、示范,这样才有利于他们高效地进行活动。
我们身边还有相当多的古代故事、谚语、成语、古代诗词《三字经》等经典片断,这些其实就是随手拈来的教学资源。德育作业将传统文化精髓予以立体化、生活化、社会化,在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引领孩子们在学习活动中做到知行统一、表里如一,润物无声地接受传统文化中的精神滋养。
比如《在餐桌上》一课教学中,加入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诗句。又如,在《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关心老人》等课文的教学中,将《孟子》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论语》里的“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于文”,“不耻下问”等内容进行精心筛选,引领孩子们在课前课后进行背诵积累,引领亲子阅读,让家长做老师的合作伙伴,对孩子在日常生活的认知、体验、欣赏、反思、移情等心理结构进行有目的的熏陶和调节。
当然,课后作业更离不开家庭、社区的支持和配合,毕竟孩子们每天的大多时间还是在家里度过的。家校实施互联互动,既有益于沟通信息,优化育人基础,又能发挥各自优势,取得双赢的育人效果。
三、让绘本阅读成为教学的“再生中介”,营造精致的儿童文化
绘本好比是一部电影,它既展示出宽广的视野,又有细节的特写,既有极其有趣的故事情节,又暗藏着起、承、转、合的节奏设计,这些画面极大地引起了小读者的兴趣。鉴于孩子们喜闻乐见,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活动中,我大胆引入绘本形式进行德育阅读,取得可喜的成效。
新学期的第一课是个仪式。我精心准备了一个礼物给孩子们——我们一起读绘本《犟龟》。《犟龟》故事情节很简单:
乌龟陶陶应邀去参加狮王二十八世的婚礼盛典,他在路上遇到了很多小动物:蜘蛛笑陶陶走得那么慢,肯定赶不上婚礼,劝他赶紧回家;蜗牛指出陶陶走错了方向,认为陶陶不可能赶上婚礼,还是留下来陪他好一点;壁虎告诉陶陶狮王的婚礼取消了,因为他正在和老虎开战,也劝她回家;乌鸦告诉陶陶,狮王已经去世,劝她打道回府,或者和他一起哀悼狮王……但乌龟陶陶意志坚定,始终认定:“一步一步坚持往前走。”“我会准时赶到那里的。”“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只要一步一步坚持走,一定会到的。”“只要坚持,一步一步总能走到的!”
最后,陶陶赶到狮子洞时,当然没有赶上狮王二十八世的婚礼,因为动物朋友们说的都是真的。但幸运地是,她赶上了狮王二十九世的盛大婚礼庆典。陶陶虽然有些疲劳,但感到非常幸福!“我一直说,我会准时赶到的!”
“只要坚持,一步一步总能走到的!”“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我一直说,我会准时赶到的!”我和孩子们一起读着这些话,一个犟得可爱的小乌龟就这样走到他们心里。
孩子们也许还小,现在我让他们听这个故事,只想让他们感受到快乐,只想在他们心中播下一颗种子,让乌龟陶陶走进他们的心中,这就够了。剩下的就是等待,因为,只有等以后他们长大了,有了类似的情感体验时,《犟龟》所蕴涵的哲理才能被他们理解,那时,也正是这粒种子发芽的时候,穿过时光的隧道我能看到多年后那粒种子萌芽、抽穗、开花的美丽。
新学期,我愿和孩子们一起做一只怀揣梦想一路向前的“犟龟”,即便风雨兼程,我们也要向着目标奔跑。我们一起畅享成长的快乐,在路上,我想一定也会迎来我们的庆典。
绘本的课堂阅读教学,我力求做到“蹲下来看孩子”,从孩子的世界出发,用他们的视角观察,拿孩子的心灵感受,引导他们用自己独有的方式理解世界。从宏观角度来说,其内容的选取要体现新课标的要求。以孩子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与生活习惯、乐于探究以及热爱生活为主旨,其内容的选取应全面地诠释品德与生活的 “多元观”“生活性”的教育理念,全面关注孩子生活中的话题,引导他们过有道德的、幸福的生活。
总之,德育的本质不是在用喷头进行大面积的浇灌,而是春雨润物无声的点滴滋润。在教学中,我们要树立一种“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观念,用活教材,点亮德性,以孩子的整个生活世界为教学空间,让品德融入生活。在反映孩子生活的同时,关注他们对未来的需求,这必将是新时代品德与生活教育的一条有效路径。
(作者单位:江苏江阴市长山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
实习生 谢绮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