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阅读教学的比较规范和写作教学的比较杂乱,是初中语文教学领域里的两大景观。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教学课程的差异。阅读教学的课程,是非常丰富、非常规范和非常明确的。以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为例,阅读任务包含以下篇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爸爸的花儿落了》《丑小鸭》《诗两首》《伤仲永》。从体裁的角度分析,涵盖散文、寓言、诗歌等;从时空的角度分析,涵盖古(如《伤仲永》)今(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中(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外(如《丑小鸭》);从教学时长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爸爸的花儿落了》《伤仲永》是基本篇目,必须耗时3-4课时,《丑小鸭》《诗两首》是非基本篇目,只须耗时1-2课时。每个篇目,除了文本外,不仅有阅读提示、课后练习,还有 “读一读·写一写”栏目下的核心字词(即语文试卷第一、二题的考察范围),以及文本以下的选文出处、字音、字形、字义等助读系统。写作教学的课程就比较简单。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的写作教学,在“叙事要完整”的专题下,只有写作导引和写作实践两部分。二是教学评价的差异。语文试卷,阅读部分有参考答案。该答案不仅分点列出(俗称采分点。考生答中采分点,即有分;偏离采分点,即无分),而且每点分值,均有明确的规定(如果分值为5分的题目有3个采分点,那么命题者可能规定每个采分点分值是1、2、2)。写作部分没有参考答案,只有一个涵盖内容、语言、结构和方面等四个项目分等级的评分标准(该标准,不因试题变化而变化)。
我们认为,语文的阅读与写作,犹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缺一不可。基于上述第一点课程原因,当前我们要按照“读写一体”的指导思想,在阅读课程基本篇目的基础上,丰富、规范和明确写作课程,形成阅读与写作在知识体系上的两个纵向序列,并“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实现阅读与写作在知识体系上的若干横向交叉。
丰富、规范和明确写作课程,这是一个涉及各行政机关、研究机构以及一线学校的浩大工程,可能需要几十年或者几代人的努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马浩岚编绎的《美国语文(中文版)》将为我们打开一扇窗。
近年来,国内学者以《美国语文(中文版)》为对象,比较了中美语文教材的价值取向、选文系统、知识系统、练习系统、助读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