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师在书中提出了15条“微革命”,其中有两条是:“第六,坚持每天阅读,并与亲友分享阅读心得”;“第十二,坚持每天至少写两百字”。对这两条特别有感触,是因为四年前,我就是每天上课、看书、整理自己的课堂实录、写点教育故事。但这样的日子“好景不长”,坚持了大约一年,我开始写得越来越少了。所以,这一次,再读“微革命15条”,能否更耐心地坚持做一件“小事”,成了我想要挑战自己的事。虽然今年我在高三,虽然我也有好多其他的工作,但我想从写作开始重新出发,回到我的“微革命”。于是,我和朋友组建了“写作挑战100天”的微信群,坚持每天写200字以上。有意思的是,12天过去了,我一共写了10311字,我的阅读更多了,思考更深入了,对叙述故事的表达更有自己的要求了。而我的朋友有被我成功“勾引”参与写作的,也有被我的故事打动的,还有更多的是引起共鸣的。这是我不曾料想的结果,这或许就像张老师在文章提到的“一个人耐心地坚持做自己认定的有意义的事情,哪怕这件事极其微小,耐心地坚持也能让它形成某种气候,形成某种因其个人坚守而产生的风气,这种风气可能成为很多人的参照。”当然,我的写作挑战才刚刚起步,希望坚持到100天、200天、365天时,我再来历数其间经历的美好!
追寻“大问题”教学,做学习的“飞翔者”
张老师在书中是这样描述的:“大问题”,指的是学科和学科教学的核心问题与基本问题。“大问题”教学追求的是智慧型的学习,因而在这样的课堂里就需要更多的合作探究、自主生成。它的核心是针对人的发展。在这种课堂上,学生有自主规划、自由想象、自我探寻的权利,我们把这种学习称为“飞翔者”的学习。
这个概念,张老师在2013年的每次见面中就反复和我说过。但上学期开课的时候,我对“大问题”的概念依然是不清晰的。评课时,文芳老师和李华老师就提出,可以把“学校改名”这件事作为本课的“大问题”来展开教学。写到这儿,我似乎明白了。“大问题”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走向高端学习,是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品格。我一开始设计的活动——“我为福州市政府点赞”,在某种意义上就封闭了答案,当然也就无法引领学生培养那种开放的、多元的、探索未知的学习意识。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往往站在学生的后面,鼓励、支持和保障学生,激发学生自己的“再创造”,让学习真正发生。
其实,今天不仅要让学生成为飞翔者,我自己也应该努力成为学习的“飞翔者”。我的导师们常常与我对话,而对话的过程中,他们会不断抛出新问题,引发我的新思考,让我在前行的过程中不断厘清自己的想法与做法,朝着正确的方向继续努力。
寻找共同体,成为彼此的“湖面”与“天鹅”
张老师在书中这样描述“共同体”——这样的活动,是平等分享的、彼此敞开的,然后在这样一种分享过程中,既是去追慕伟大事物的魅力,又是在追慕过程中去发现伟大的事物。在任何一个思想的共同体、精神的共同体中,我们彼此都是对方的清澈湖面,彼此都希望能够成为在湖面上映出倒影的那只天鹅。
在我成长路的路上,一直都幸运地与这样美好的共同体相伴着。从儿时的玩伴,到与福州“1+1读书俱乐部”的相遇,曾经加入的1+1优培写作计划,再到今天的名师工作室……每一个共同体都让我发现自己崭新的一面,都带来令人欣喜的成长。有时候,一个人的坚持太容易放弃,因为周遭的“墙”太坚硬;但一群人的坚持会带给你更多前行的力量,即便你没有坚持到最后,只要心不变,依然会在某一天重新遇见。
加油,我的“微革命”!从自己可以改变的地方开始,耐心地坚持着!
(作者单位:福建福州金山中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
实习生 谢 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