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攒人生的厚度
生活不止五彩缤纷的暖调,我在2009年就有一段灰色的经历。暑期过后,刚休完产假的我被调至镇中心小学任教。没有前缀,没有提示,我在开学前的最后一日方接到“调动通知”。除却个人申请,之前的人事调动本赖于考核结果啊,我扪心自问:没有思想落后,没有业绩欠妥……可当时的负责人抛下一句“工作需要”草草打发我的疑虑。接下来,委屈,担忧,无助,新环境的不适应,新同事的不接纳甚至刁难接踵而至。头一次,我的人生有了叫作“煎熬”的累积。
不必用过多的笔墨缅怀旧日伤痛,两年之后重回中学的情景愈久弥新:熟悉的课堂,亲近的同事,平等的氛围。只是寻常的花花草草罢了,或许因为沐过早晨的阳光亦惹我落泪?诚然,现在的我早已悟通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也偶尔会拿“产后抑郁”去调侃当年一根筋的自己,但由衷感谢中学还给我久违的“归属感”。我不是墨守成规,我只是贪恋一方水土所蕴养出的终究无以替代的“气质”。
王尔德说:“任何地方,只要你爱它,它就是你的世界”,当生命的某个驿站恰恰注定了“由爱而爱”,波澜之后最无意的探寻都能笑出声来。“干部碰头餐”“阳光报告厅”“琢玉工程”……那一年,我以《悠远泥香沁心脾,烂漫芳菲暖征程》为题撰写了新闻通讯并发表在《山东教育》杂志上。与其说这是我重做“新闻人”的重磅出击,倒不如把它看作一场自我救赎的及时雨。
进驻行动的源泉
安心坐好,闭上眼睛,冥冥中过滤一个司空见惯的故事场景:乡间馥郁的果园,不安分的苹果从天而至。路人甲恶狠狠地咒骂,旋即一脚踢开;路人乙略作揩拭,之后脆生生饱了牙祭;只有路人丙把苹果想成银色的月亮并推算出伟大定律——这款“心灵瑜伽”不断提醒我,“好奇”是行为的最初动力。
中学坐落在有“汶水明珠”美誉的田园古镇,那是生我养我的故乡。恩师和搭档,每个慈爱的表情与会意的眼神温暖十足;孩子们质朴善良,哪怕顽皮叛逆都引人入胜。走廊里的文化展板,一张张留影花间绚烂;教学楼前的电子屏,一句句宣言志存高远……新人、新事、新面貌层出不穷;发现美,捕捉美,体味美,是身边美好的种子毫不吝啬地丰富着我的“事业自留地”。
2013年我任教的一个班级,每次课前的作业反馈、任务筹备、组间分工等安排有序,而这并非提前进行过督促,全是班干部自发引领完成的。那时学校尝试“乡土实践课”,这个班的小班长在走访中了解到邻村有条亟待修葺的“泥巴路”。返校后,她迅速策划主题班会,给镇长信箱投去一封信,大胆提议村路改造,同时捐上班里捡拾废品换来的一百零六块钱。这不正是校本实践饶有力度的成果之一吗?当时我正着手写作《俗雅工精品,细巧典沉香》的新闻通讯,孩子们的行为令我动容:是啊,他们是家乡的小主人,宣传是一种生产力,我觉得自己有推介他们走出大山的责任。
护佑心灵的修行
2004年最初参加工作,从理想的象牙塔回到乡野深处,外界也曾众说纷坛。迷茫之间,我临摹梵高的《向日葵》,笔笔色彩细细勾点,枝枝蔓蔓跃动起来。艺术家笔下的植物渗透了狂热的生命底色:始终以惊人的坦诚创作——恪守梦想本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唯有心灵的纯粹护佑我勇往直前。
最初兼任思品课时我曾不慎跌入瓶颈。一周每班两节课,卖力、反省,继而改进得络绎不绝,可总是力不从心,收效甚微。对此,我惭愧,懊恼,渐渐也慵懒倦怠了。无心审视、辍笔不耘的某个深夜,突闻楼下花园里一两声蛙鸣,清亮透彻心扉。不知道为什么,这份大自然偶尔的馈赠令人顿悟:生活尤其需要体谅和等待呢。教学也好,写作也罢,任何时候,“走心”均须坚持,我庆幸终于收获到越来越多的甜蜜。
于是,当我真正与孩子们站在一起,真正把“教书育人”演变成吃饭、喝水般的自身习惯,从而将新闻视角修炼得更接地气时,眼前一派繁华锦簇。近几年,学校的“家长导报”“入户测试”,教师的“书香荟萃”“凝馨日记”,学生的“吾日三省”“思想壁橱”……许多鲜活的草根创意跃然而出。素材多了,写得多了,共享的阵地愈加广阔。校长在全体教职工会上语重心长,“咱现在做的被‘写’出来了;咱现在还没达成的给‘逼’出来了!”呵呵,拥有最得力的读者,我这个“新闻人”,虽不专职,却更求“专业”。
以手写心,好一场幸福的相遇!
(作者单位:山东肥城市孙伯中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
实习生 谢绮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