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许有句口头禅,我至今仍然记忆犹新。每每我们犯了错误,被他“请”到办公室,耷拉着惭愧的脑袋站在他的面前,他总是用严肃的目光盯着我们,然后轻轻地站起来,两手交叉在胸前,认真地倾听我们的陈述。所谓的陈述,其实就是巧舌如簧的“自我辩护”,无奈我们想尽了各种理由,在老许面前总是不堪一击。他耐心地指出我们的错误所在,最后却总是笑呵呵地说:“好了,什么都不说了,对的全是你们,错的都是我。”没有斥责,更别说惩罚了,但他的宽容和温厚却能唤醒我们自尊自爱的意识,让我们认识到自身的缺点。
我上初三那年,老许调回城里去了。走的那天,他给我们上了最后一堂课,他什么都没说,掏出一个红色封皮的笔记本,本子上有他写给我们每个人的寄语,他让我们在上面写下每个人的学习目标。临走前,一把锤子一颗钉子,把那本子订在教室的宣传栏,最后还放下“狠”话,说要是谁没有达到自己定的目标,他会“杀”回来“收拾”我们。老许走后,我们谁也不敢掉以轻心,每个人都在为目标而努力。1999年的7月,当我拿到柳州地区民族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兴奋地要给老许报喜,才发现他给的电话号码居然已经成为空号。自那以后,我就再也联系不上他了。
日子过得真快,转眼我们都长大了,当我也成为教师之后,才知道为人师之辛苦,育人之劳累,就更想念老许陪我们一起走过的那些青春岁月。记忆中他一次又一次的包容,也给予我为师路上的启示:教育,需要有一颗静待花开的包容之心。
传承
在求学路上,对我影响较大的,还有邓老师。邓老师当时是学校很有名望的语文老师,性格和蔼可亲,幽默风趣,平易近人,和他在一起,总能轻松自如。邓老师高兴了便提笔来为我们作诗。有一次,他邀我们一起去帮他围菜园,女生负责提水淋菜,男生拿着铁锤负责围园。邓老师见我们干得热火朝天,诗兴大发,随口吟起《围园诗》:
课余生活乐无边,师生有兴去围园o
壮士拿锤乾坤动,淑女提泉蔬菜鲜o
不着边际谈天地,且把闲言解心弦o
今日流下千滴汗,他年忆起意绵绵o
邓老师不仅教给我们课本上的知识,还教我们许多生活上的礼节。他说敬茶于客,其中也大有学问。给客人倒茶不能倒满,满了就有满出的意味,说明主人已不愿留客;而倒酒却要倒满,满为满意的意思。邓老师还说坐要有坐相,走要有走样,不要坐不像坐,走不像走,成何“熊”样?
邓老师的课讲得非常生动,改起作文更有一手。一次全国作文大赛,全校就我一人参加。先生为此忙前忙后,把我的范文仔细地看了又看,一改再改,最后还拿来与我一起讨论,征求我的意见,如此还不满意,又一句一句地朗读一遍,生怕哪里漏字错字了,连标点符号也不放过。先生说一篇文章就好比一个完整的人,如果缺了五官或者四肢,就不是一篇完美的文章,即使很小的一个标点符号,也会影响到全文的思路及完整性。
后来,我的作文没有获奖。邓老师轻抚我的头,安慰说:“别泄气,开头总是困难的,失败了可以再来。而且通过不断修改文章,你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这就是收获啊!”他的几句鼓励使我很快从沮丧中走了出来。
邓老师喜欢运动,尤其喜欢打篮球,三分球投得很准,但因为身材太胖,常常打不到半场便已气喘吁吁。除了打篮球,他还喜欢饭后散步,每次前行不免要拉上我们。他总是开玩笑说,散步怕寂寞,后来我们才明白,他最大的用意是让我们在散步时调节紧张的心理,缓解学习压力。
如今,邓老师已年老,从教坛上退了下来。而我,已走上了讲台。从邓老师身上,我学到了为人师之基准:和蔼、细心、耐心与平易近人。我会把这一份暖暖的爱传承下去。
在人生路上能遇到这几位恩师,在我看来是一辈子难以忘怀的温情。而今,我也沿路撒播希望的种子,尽我所能,给予孩子们快乐,指引他们一路成长。
(作者单位:广东台山市台山碧桂园学校)
责任编辑黄佳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