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考文/理科综合命题已经实行三年,命题的基本模式、试题难度、出题的规律等都基本稳定下来。关注高考试题,分析其命题趋势,对于高效、高质备考具有重要意义。纵观三年来广东文综地理试题,应该说体现了如下三个特点: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引领、体现地理学科特征、考查学生综合能力。这三个特点非常符合教学大纲及考试大纲的要求,对于引导高中教学、指导学生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一、试题体现学科特点,考查学生能力
1. 选择题体现主干知识→知识运用→思维能力提升的三阶段培养目标。
近年来,中学地理教学的指导思想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地理教学从“以学科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教学目的主要是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与运用能力,积极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智力,以强化对学生各种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从三年来广东高考试题的选择题来看,广东高考试题非常恰当地体现了这一要求。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三方面:考查主干知识、知识运用、思维能力提升。三年来三个方面考查的试题数量统计如下:
从统计结果来看,主干知识、知识运用、思维能力提升试题考核数量一直保持在3、4、4的比例,相对来说很稳定。主干知识是学科教学的基础,主要是地理概念的理解、地理要素的把握,是地理科目考查的第一阶段。知识运用主要考查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智力,它是地理基础知识的延伸,学生需要运用相关的地理知识分析相关地理问题,学生既要了解相关地理知识,又要学会分析、运用这些地理知识,这是地理学科考查的第二阶段;思维能力则是考查学生多种能力的融合与创新意识,这些题甚至不需要联系地理知识,通过学生对图表的分析直接就可以获得,这是地理学科考查的第三阶段。这种三阶段的考查,有利于引导师生的地理学习回归教材而不迷信教材,重视基本概念、基础思维,重视能力提升。避免了乱猜题、靠题海战术来备考的错误做法,有利于中学的素质教育实施。
2. 选择题知识点考查较集中,突出主干知识。
了解地理命题方向有利于针对性的备考,可以提高备考的效率与备考质量。从三年来地理选择题命题来看,试题主要集中在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四章地表形态塑造与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几个重要章节;必修一的时间计算与必修二的农业地域、工业地域、交通运输布局以及第三章地理技术均属于间隔性考查。因而在复习备考时,地球上的大气等五章是复习的重点,在加大训练量的同时,不仅要把教材理解透彻,更要能够学以致用。
3. 综合题体现地理区域性,区域分析成为热点。
综合题的考查相对稳定,延续了前两年第40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第41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的模式,充分展示了地理学科区域性的特点,有利于引导学生的大局观、全球意识、区域分异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考查世界地理,还是中国区域地理,其考查内容却完全是高中地理必修教材所学的内容,并没有深入到区域的资源、环境、人文等详细、具体的内容,避免了高考备考要再去学初中教材的问题,减轻学生负担,有利于高中地理教学的实施,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发展。
从统计结果来看,气候、自然带、环境问题是三年来一直比较重视的问题,因此在复习中要加大训练量。尤其是工业、农业等产业布局和城市发展的分析是考试出题重点,试题分值高、难度大,是备考尤其要关注的部分。
二、三年文综地理试题对高考备考的启示
1. 明晰学习主线,构建思维框架。
地理学习的主线要明晰,要确立自然地理做引领,人文地理重运用,图表分析能力要突出的复习总思路。自然地理是地理学科的载体,人文地理知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