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学习的自然地理内容有:
掌握以上重要自然地理要素后,运用地理知识进行产业要素分析、城市布局分析等人文地理内容的学习就有材可用,有章可循了,也就有了构建思维框架的基础。
2. 训练图表分析能力,加强知识运用能力。
图表分析训练要系统和有计划。图表的种类很多,哪些类型可能考查,哪些类型不会考,学生要学会甄别。由于命题专家封闭时间有限,手中材料有限,因此他们往往会根据素材用电脑绘制简单图表,一些难度较大的图表命题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常考的图表基本上就是这么几类:数据曲线图、数据柱状图、饼状图、比例柱状图、曲线和柱状图的结合等。这类图表的难度不是很大,只要耐心、细心地对待,绝大部分同学是完全可以做对的。
图表的分析把握如下几个步骤:一、先阅读图表的名称,对名称中的关键词加下划线,重点分析;二、看横坐标的名称及数据,对应坐标系中点或线标注横坐标数据值;三、看纵坐标的名称及数据,对应坐标系中点或线标注纵坐标数据值;四,对图中的重要点列出要考查的横纵坐标数据值,进行比较。
图表分析归根结底还是数据的分析。因此,读出准确的数据值是图表分析的关键。
3. 把握好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的学习深度,有效降低备考难度。
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因为要建立空间想象,大部分同学要花很多时间才能学会。纵观三年来高考试题,经纬网与时间计算问题考查较少,尤其在选择题部分还没有考查过。在专家讨论过程中,有部分专家就指出这部分出题难度不好把握,如何力求出新意,会导致试题难度提高,出简单了,考查的意义就没有了。并且各种练习题太多,难以出新意,所以选择题考查的几率不高。但在综合题世界区域地理部分考查的可能性却大大提高,但也基本上把握在能够运用简单的时区知识进行计算就可以了。至于日界线、日期差等难度较大的知识出题者一定会避开。因此,复习备考过程中,学习者一定要把握好必修一第一章的学习深度,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有效备考。
4. 理顺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
虽然两道综合题分别以世界地理与中国地理作为考查内容,但其实质是考查区域背景下的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世界地图与中国区域地图只是作为考查知识的载体,导出所在区域的气候、自然带、农业、工业等考点,再结合区域进行分析,是在自然大背景下的综合考查,并不考查区域具体的地形、地貌、河流名称、矿产、人口等内容。因此,复习过程中基本可以省略初中教材的复习,把重点放在大尺度区域地理的复习上。如世界主要气候分布图、世界主要山脉分布图、世界政区图、世界海洋分布图等,按照经纬线规律性的学习。
5. 巧妙处理必修三教材内容。
必修三教材是典型的区域地理知识。但仔细分析三年来文综地理命题,考试中并没有针对必修三区域内容的出题。于是,有的学生或老师就轻视必修三区域地理的学习,认为学不学都无所谓,浪费时间。但这种思路是错误的,必修三不仅要学,而且要有技巧的去学。之所以近三年高考试题中都没有必修三相关区域的试题,主要是出题者考虑到各地学习不同版本教材的区别,单以某一版本教材作为考试内容会引起考试不公。同时,以教材中的区域作为考点,命题时难以考出新意。因此,命题者都会避开教材中给出的区域。但必修三的学习却不可掉以轻心,它是进行区域地理考查出题的范本,是考试答题的必要参照。必修三学习的重点应放在系统的把握区域分析的方法上面,构建区域分析的框架与体系,从而能够举一反三,在考试中遇到新的区域问题就可以有规律、系统性的答题。
总之, 把握高考命题的思路是备考的前提,要做到心中有题,脑中无题,学习时才会更关注学习的方法性、系统性,提高备考的效率和备考质量,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结果。
(作者单位:广东实验中学)
责任编校 李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