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分析2012年及其之前的广东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反思试题背后的考查目标和命题取向,可以为2013年的备考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提供帮助。笔者结合本市高三教学研究的工作,对今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的特点从取材和命制的角度进行评析,并对下一年的备考提出一些建议。
一、2012年广东卷化学试题特点评析
1. 试题总体特点分析。
理综化学试题在延续着广东自主命题以来的理念,以能力考查为首要目的的特色显著,把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要求摆在很重要的位置。
考查内容具有合理的覆盖面和比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互为补充,立足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考查,个别试题虽然新颖却没有任何偏题、怪题。试题紧紧围绕“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运用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组织信息和设置问题,通过术语填空、简答、列式、描述解答过程、画图等多种回答方式的组合运用全面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非选择题均取材于生产或科学实验中的真实情景,试题表述清晰简明,问题的开发围绕基本化学原理、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的运用,设问角度灵活多样,具有独创性和公平性,较好地引导教师和学生跳出题海、回归基础。每道题的思维容量和答题量搭配较为合理,问题兼顾知识的考查和能力层级的设置,层层深入梯度明显,能有效区分各种水平层次的学生。
2. 知识要求的基础性和深刻性分析。
8道选择题的考点依次为“生活中的化学”“离子反应和离子共存”“物质的制备、分离和检验”“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物质的量的概念及有关计算”“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可以看出,重要考点的重现率极高,这些内容基本代表了中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