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恰同学少年》,生动地再现了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等一批优秀青年的成长过程。该剧引发了一个思考:为什么会在同一所学校出现英才聚集现象?这里面固然与他们自身禀赋有关,但一所学校里涌现出如此之多的杰出人物,显然要归功于湖南一师那些思想进步、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优秀教员们的言传身教。
同样,经过短短五年的发展时间,光明新区高级中学能够赢得社会的普遍赞誉,能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并且迅速成为全市办学规模最大,设施设备最完善,师资最雄厚,发展潜力最强劲的广东省一级学校,能够成为深圳西部教育一颗璀璨的明珠,学校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三个因素。天时,就是深圳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机遇;地利,就是学校处于光明新区龙头地位,受到新区领导的特别关爱;人和,那就是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着力打造了一支专业化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
一、明确“秉大家风范,育成功之人”的办学理念
1. “秉大家风范”:学校始终认为教育传承文明,文化孕育“大家”。学校努力培养学生具备“大家”的科学素养,“大家”的人文品质,“大家”的唯美追求。
2. “育成功之人”:在“大家”文化熏陶下,学校把“造就成功之人”作为育人目标。成功之人,不单指智育成功、高考成功;而是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都能和谐均衡发展。
二、高标准的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不仅通过高质量的办学水平,为大学输送大批优秀人才,还通过全面的素质教育培养具备多种发展可能的人才,并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定扎实的素养基础。
三、领导班子创新实干,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1. 狠抓领导班子建设,打造务实勤政团队。
学校“因事设岗,因岗定责”,按规定配备了学校领导班子:校长1位,副校长3位。管理团队分别由教学处、教科研处、总务处、德育处、办公室、团委和分部组成。学校管理团队,团结协作、敢于负责。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实施以人为本的工作思路。做到科学决策、民主管理,在师生中享有较高的威信。学校领导团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团结一心,披荆斩棘。
2. 提升教师素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在人才战略的指引下,十分重视精良教师队伍的建设,始终把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基本素养、创新人格作为师资建设的重点,力求使每一位教师具有“研究、反思、互动、重建”的能力,成为“科研型”“创造型”的教师。学校构建了专业化教师队伍的“一引二培”工程。
(1)政府支持,广纳英才。
学校在成立之初,就确定了人才引进的高标准,在新区管委会对学校采取政策倾斜的背景下,学校的“纳才”始终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原则:向全国招调特级教师、地市级骨干教师、高级教师;从重点院校招聘优秀应届本科、硕士生。学校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科结构、地缘结构趋于合理。整体结构优化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而学者型的教师和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则是这支作风、水平过硬队伍的领头雁、排头兵,是学校抢占教育制高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保障。
(2)“全面提升”的培训机制。
学校“以教师的发展为本”,加大师资培训的力度。“内夯素质,外树形象,人人做学校形象大使”,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积极组织参加省市教研部门、培训机构组织的岗位培训,学科专业培训,全员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制定了《光明新区高级中学校本培训制度》,使培训管理制度化、培训目标具体化、培训对象层次化。全体在岗教职工必须接受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培训。在师德、师能的培训上,学校紧紧围绕师德建设、新课程实施、教学观念、教学技能、教研方法等五大方面,始终坚持专题性、针对性、科学性、时代性、前瞻性的培训原则。在校本培训中,一方面广邀全国名家名师来校讲学。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本校资源,坚持“能者为师”,将教育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或者在教育教学教研某方面有好的做法、特长或成果的教师,邀请到学校开辟的“大家讲坛”上主讲,由校长亲自为他们颁发聘书和奖金。登上“大家讲坛”的既有特级教师和骨干教师、也有刚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本科生。由身边同事介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