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广东卷的作文题没有再继续沿用2007年以来的材料加标题作文,或者材料加话题的一贯命题思路,而是来了一个急转弯,让人们憧憬已久了的新材料作文终于在千呼万唤中首次登台亮相。这也许是广东省九年自主命题,六年新课标实验的结果。其试题颇具文化内涵,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作文试题如下: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一、城头换旗,让多少考生迷失了方向
此题一亮相,就让很多人惊嘘不已。可谓有人欢喜有人愁。其愁者,大多是因为教师指导备考时把这类作文题型边缘化,学生很少接触,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新面孔麻木得失去了感觉。如何审题,慌了手脚;如何立意,找不准方向。
其实,这种作文题,又被称为新材料作文题,或者“题意作文”。它有其明显的“三自”要求,即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如果加上一句“请以‘……’为话题作文”的话,那就是前些年考得最多的话题作文了,命题者似乎不愿再回到那个时代,但又不想在这个时期走人家的老路,于是就另辟蹊径,让这种曾经在高考试卷中一闪而过的新材料作文重见天日。一来可以让高考试题“稳中有变”,“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二来可以让命题者找到一条思维求新之路,让沿用了多年的命题作文改头换面,以新的姿态现身,给人以人耳目一新之感。
近五年,广东省高考作文题情况如下:2007年是话题作文《传递》,2008年是命题(标题)作文《不要轻易说“不”》,2009年是话题作文《常识》,2010年是命题作文《与你为邻》,2011年是命题作文《回到原点》。
可见,今年的新材料作文,是2007年新高考以来首次采用的命题方式,这几年大家都在猜测广东会出现新材料作文了,但终于在四五年之后的今年出现,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同时也是符合考纲要求的。遗憾的是,因为她多年未出现,就被边缘化了,甚至被排出了备考的范围,令部分学生在考场中迷失了方向。
二、辩证分析,瞄准最佳角度并不难
值得注意的是,题目所给出的材料不仅仅是一则,而是两则,属于多材料作文。审题时两则材料都要综合考虑,不能厚此薄彼。居里夫人的话很容易懂,强调人对生活环境的主观能动性,可以为了追求自己理想的生活而不懈努力。考生可以从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不要迷失自我,不要失去追求人生的价值等方面考虑。此外,还有可以从生活的标准、生活的态度、生活的质地、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本质等方面去考虑,写作的空间十分辽阔。
当然,考生最容易抓住的关键句是第二段的最后一句:“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由这句话纵向分析,可以这样理解:不管出生在什么样的年代,只要自己努力,人生一样可以精彩。从而可确立作文的中心:人的主观努力和奋斗很重要,外界因素不足以影响人们生活的幸福感;或者从内因和外因的角度进行论述,强调内因的决定性作用。也可以简单地从可穿越古代,可活在当下,可飞越未来,可综合辩证等方面来立意写作。
总之,今年的广东作文题很具思辨性。没有经过一定的辨证思考,都有可能偏离题意作文。而抓住了关注现实,直面人生;脚踏实地,珍惜当下就不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