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始料未及,还是有意而为之?
在今年各省市的作文试题中,广东作文题是一道非常有深度的题目,给了考生有很多自由发挥的空间。每一个人都曾经想过自己适合生活在哪个时代的问题,这是因为世上没有完美的制度,超离现实是隐藏在每一人内心深处的真切向往,这也许是不争的事实;居里夫人一句“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有用的生活”,“每个时代各有各的精彩”,这也许是命题者的良苦用心。
然而,对别的时代的向往,往往就是对当下时代的批判。正因为如此,这个题目就很容易让考生们树立起追求独立人格与强化批判意识的作文大旗。
考生们无法回避对当前社会“经济与道德”“科技与人文”等话题的辩证思考以及终极人文反思;我们也无法阻止较多的并非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考生们结合食品安全、物价高涨等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猛烈抨击。于是,考生们自觉不自觉地就落入了“回到过去,向往未来”的深谷难以自拔,于是实话实说,越说越激动,甚至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像崩溃的洪流,一泻千里。虽然,这些偏激的言辞中不乏真实与诚实,但“忠言逆耳”,“内容不健康”,评卷老师高兴不起来,于是一篇篇的零分作文“横空出世”了。而那些由衷地不愿意活在当下的考生只因为施展“掩耳盗铃”之能事,却普遍受到青睐。
四、零分作文,到底是谁的悲哀
今年广东高考作文题虽然广受褒奖,但在阅卷场上就已经让老师们大跌眼镜。结果,全省作文平均37.8分,六年来最低。尤其是满分作文仅15篇,可零分作文却有1670多篇!触目惊心的数据背后说明什么?我们从阅卷评分就能看到这个社会价值取向,给学生传递着什么信息?
而满分作文又真的令人欣慰得眼前一亮吗?先让我们来看看官方公布的六篇满分作文吧。其中的《我想生活在唐朝,因为那里是诗的世界》一文的确不是完美无瑕。读过之后,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本文除了文词华美,重温了不少唐诗外,好像没有什么内容了。我很赞同这种看法:与其说这一篇满分作文是写我想生活在唐代,不如说这是一篇唐诗现代解说,这样的一篇没有一点实际靠谱的文字,给个40分,都算是高分了。这样文词华美没有实际意义的文字堆砌,却被捧为满分作文,真是令人匪夷所思!这不是在扼杀学生的创新思想?思维从小被固定在书籍里,只会寻章摘句数黑论黄,却没有一点自己的思想,这样的学生就算全是满分考入大学,又能有什么创新?就算他们工于翰墨,文章盖世,又能有什么作用?这样的文字,满分的意义是什么?这样的文字才能满分,那大批学子的零分作文可想而知了。
再则,作文题目广泛而自由的发挥空间与评卷要求的作文立意指向的单一性,也是造成今年广东高考作文零分作文空前之多的重要原因。
五、作文备考,没有不变的风向标
广东今年的高考作文,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思考空间。
首先,今年考查了新材料作文,也并非意味着它就成了今后几年的考查对象。笔者认为,作文备考重在训练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无论是命题作文、话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都要作为备考的训练内容,不要对某种文体“情有独钟”,因为我们的作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高考,更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如果仅把某一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形式视为风向标或指挥棒,那么,我们的作文备考就难以走出顾此失彼的尴尬境地了。
总之,今年的广东高考作文题,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也产生了空前之多的零分作文,尤其给人们留下了许多深层次的思考:充满理想和激情青年考生,面对这样的作文题,是说真话,写自己真实的想法好,还是天马行空地堆砌辞藻假话连篇好!
(作者单位:茂名市化州市官桥中学)
责任编校 彭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