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句的连贯指的是一个语段的各个句子之间,或者是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接得上、扣得紧,意思一贯而下,话题前后统一,合乎逻辑事理,词句前后照应,搭配得当,脉络清晰,文气顺畅,能够准确、完整地表达一个意思。对连贯的考查是近年高考的热点,它既考查语言表达能力,也考查逻辑思维能力。
一、题型分析
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卷及近六年广东高考语文卷“连贯”考点题型多为客观选择题,分值一般为3分,也与语句补写及其他创新题型如串台词、前言、图文转换等结合以主观题的形式来考查,分值一般为3-6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广东高考语文卷近五年均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单独设题考查句子的连贯衔接,且从2009年起“连贯”考点同时出现在选择题及语言文字运用板块中与其他考点结合共同作考查,涉及的分值在9分或9分以上。
二、题型分类
1. 句序排列题型。
句序排列题型一般给出一组打乱顺序的句子,要求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2008、2011、2012年高考广东卷第4题选择题属于此类。请看2012年广东高考题:
4.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艺术家富于感情,单凭直觉思维;他恍然大悟,无须推理。
②这种看法未免失之武断,甚至是错误的。
③真正的科学家,既有推理能力,也有相当的想象力,有时还会越过复杂的推理而直接得到答案;否则,他的科学研究也会受到影响。
④人们习惯于把艺术和科学说成是毫无内在联系的完全不同的东西。
⑤真正的艺术家,既有想象力,也有相当的推理能力,并且深知自己的作为;否则,他的艺术创作会受到影响。
⑥科学家相当冷静,光靠理性思维;他循序论证,无须想象。
A. ①⑥②④⑤③ B. ①⑥④②③⑤
C. ④①⑥②⑤③ D. ④②①⑥⑤③
【答案】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解此题宜结合排除法,先通读语段,大致了解材料信息中心思想,再根据结构以及语意关系判断其先后顺序。④提出“人们的习惯如何”总观点,①单独解释“艺术家”,乃“分说”的一部分,语段为“先总后分”的结构,所以④应为最先;④先提及“艺术”后提及“科学”,所以,在分说“人们的习惯”的部分,需要先阐明“艺术家”,后阐明“科学家”,因此①紧跟④;而这种观点是被反对的,因此,“这种观点”指的是④①⑥,接②顺理成章;接下来再按顺序分述艺术家与科学家的共同点,所以排序最恰当的是④①⑥②⑤③。
2. 语句复位题型。
语句复位题型一般是定位选句,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的题型。2009、2010年高考广东卷第4题选择题属于此类。请看2009年广东高考题:
⒋ 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示现本是佛教用语,指的是佛菩萨应机缘而现种种化身。______。______。如杜甫《月夜》诗:“今夜鄜月州,闺中只独看。”“闺中只独看”,就是诗人运用示现修辞手法来描绘想象中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预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相反,是把未来的事情说得好像摆在眼前一样。_________。示现作为一种修辞现象,值得我们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