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题是近年广东高考最好的作文题。
2012年广东考生突出的问题是:社会历史综合知识缺失,想象创造力不强,辩证思考力不足,社会价值观念较模糊。
考后的深思和建议:高中作文教学的思路和方法必须调整改进。高考作文至少应保证给考生一个小时的写作时间,建议减少试题题量,删掉选答题(文学文本和实用文本部分)。
今年广东高考作文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试题给考生提供了如下材料: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美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试题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出由该材料所引发的思考。
这一作文题是近年广东高考最好的作文题。
第一,这个题目较好地体现了给考生自由选择观点和独立思考问题的命题倾向。这是应该充分肯定的命题倾向。题目要考生写出由该材料所引发的思考,这里至少可以引发出来的思考有几个:①思考自己愿意生于过去、现在,或未来,或任何时代及理由。②对汤因比、涵娜、伊雷娜和居里夫人四种选择和生活态度加以评论。例如,可以围绕“他们都是现代人,为何都愿意生在过去或未来”的问题展开议论,可以对居里夫人的观点提出赞同或异议等。③抽象为人与时代的关系问题并对此加以思考,如人生态度问题、“生之逢时不逢时”问题等。④其他,例如对那些对任何时代的生活都感厌倦的态度的思考等。可见,题目材料给考生思考的问题很宽,自由度很大,所谓“答案”可以多样化,无论考生写自己愿意生在什么时代与地点,都是允许的,自由的,不像“回到原点”那样明显限定了考生只能写“回”的思维路向。多年来我们的作文命题普遍不能开放地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判断和独特的思想,很多作文题本身就是一个肯定的判断句,如:“成才是有规律的”“倡导绿色生活”“幸福今生”这类题目本身就是一个预定的观点,学生无论是记叙还是议论,都只能是一种迎合命题人的观点进行叙述或论证,否则就偏离了话题所限定的主旨。有的题目本身虽然没预设一个观点,但又总是借提示语将主题加以限定,如“草色遥看近却无”,提示是:“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它使我们领悟到: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觉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这就把思路限定在“体物与距离”的关系上了,并且把命题人预定的观点告诉了考生,诱导考生表达或论述给定的观点。安徽今年的考题“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提示这是为了防止梯倒伤人,等于强制考生非写“注意安全”不可。这样的限定,不但有极大的片面性和遮蔽性,而且降低了对考生抽象理性能力的考查。广东今年的作文题显然在立意、观点上突破了一种选择、一种思路的限制,正如美国作文题“如果你是罗斯福,你会采用什么方法结束二战”“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的命题一样,允许多种答案,有利于拓展考生的思维空间和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二,这个题目有助于检验考生的论证能力和水平。无论考生写他愿意生在什么时代与地点,或赞成、反对何种选择,都必须论述理由,以证明自己的选择的合理性。这就是论证能力。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论述的理由可以像汤因比那样只从“文化融合”这一点去思考,也可以像居里夫人那样只从是否“有趣和有用”的角度去思考;也可以从别的方面去考虑,都无须要全面的理由。关键是你所说的理由是否有道理,你能否说出让人比较信服的理由。这种论证能力正是高中生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国外高考作文就非常看重考查学生的论证能力,如:美国:“你认为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认识他人是否比认识自己更容易?”法国:“文化是否使人类偏离自然?”这类题目考查重心明显在论证能力。广东今年的作文题与此类似,突出了对考生的思维水平特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