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这个题目既可以考查考生的社会历史知识、现实观察力,又可以充分发挥考生的想象力,乃至幻想力。考生固然可以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写自己愿意生活在当下,但也可通过浪漫主义的想象、幻想生活在过去或未来。写过去的,需要相当的历史知识;写现在的,需要对现实较深刻的理解;写未来的,需要有理想激情和较强的想象力、幻想力。想象力是青少年极宝贵的心理能力,黑格尔曾说“想象是真正的创造”。国外教育特别重视想象力的培养,如美国小学生作文题“老鼠和大象的后代‘象鼠’是怎么样的”;高考作文题“想象你是某两个著名人物的后代,谁是你的父母呢?他们将什么样的素质传给了你?”“当你乘坐的轮船沉了,漂流到一个荒岛上,你将怎样生活?”“评论想像中的一场音乐会” “假如一个平常的日子被加上4小时35分钟,你将会做什么不同的事?”等,这类问题大家都没有经历过,都必须通过想象甚至幻想去描述或论述,可以海阔天空,可以写得很有趣。广东今年的作文题这种引导倾向很突出,可以激发考生的想象力乃至幻想力的发挥。
第四,这个题目没有给考生制造审题障碍,考生不容易跑题。不像“人要隐没于音乐之后”“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那样让人摸不着头脑,只能借助提示才叫人明白,但提示太明白太确定又必然限制了考生的思想。国外高考作文题目很少绕弯弯,他们看重的是你如何论证,提出什么见解,没让你在审题上多花时间。
广东今年的高考作文题虽然命题不错,本来是一道可以催生一批好作文的题目,但考试结果却与题目所提供的发挥水平的可能性和人们的期待存在着较大差距:平均分为近年最低,达不到38分;一等卷只占3%多点,二、三等卷超过80%;优秀作文不多,满分作文只有15篇,被推荐登报或上网的“优秀作文”虽或有些诗意,或有较强的语言能力,但思想认识水平却很一般。这里有许多问题值得思考。从考生情况看,今年突出的问题主要是:
第一,社会历史综合知识缺失,想象创造力不强。
今年作文题的材料最直接引发的写作路向是,写自己愿意生于哪个时代。绝大多数考生都能这样去思考和写作。不过,许多同学(过半考生)写愿意生在现在、活在当下。当然这无可非议,也非常自然,因为大家都是当下人,对自己实际生活于其中的时代有最真切的感受和认识,但不可否认,这类作文较多平庸之作,没多少社会见识和思想,如有考生写“活在当下”,内容是他高一至高三的精彩,和去年一考生写“回到原点”就要回到高一、高二、高三的生活一样,平庸,浅见。而写过去的,却缺乏历史知识(特别是认识知识);写未来的,又缺乏想象力。事实正是如此,本来,汤因比的观点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古希腊、文艺复兴,联想到先秦时代等,但考生很少写,这与他们缺乏对这些时代的社会历史综合知识的把握有关(尽管他们已经学过,但平时积累的重点材料是某人某事)。有的同学写自己愿意生在魏晋,生在唐代,生在明中叶,但论述理由都比较肤浅,缺乏对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等的综合认识。虽然考生可以只从一个角度去说明自己的理由,但要使理由更有说服力,就应该有一定的综合研究。例如,你说愿意生在唐代,是因为你喜欢“诗意的世界”,而唐代是“诗的时代”,这没问题。但你只知道李白、杜甫等几位诗人,连《全唐诗》收入多少诗人多少首诗歌这样可以从数量上说明问题的理由也没提到,更没有指出唐诗繁荣与当时文艺政策的关系,就是说,你只有个别知识,缺乏综合知识,论述就比较一般化。如果你选择先秦,你可以说那个时代有老子、孔子,但更重要的是要指出,那是一个思想特别活跃、百家争鸣、学派林立、文化多元发展、个人才华自由伸张、各种原创性文化成果灿烂辉煌的时代,为后代所难企及,中国后来几千年的文化发展都可以在那个时代找到它的源头和依据。就是说,考生可以以某一点或某一角度陈述理由,但必须从一个时代去作综合思考,这样才有说服力,文章内容才能深刻。许多考生做不到这一点,就是缺乏社会历史文化的综合知识。有的同学写愿意生活在“未来”,那么,就要写出未来时代你所向往的生活。要通过想象、幻想去描述或展现那些“非现实”的、“超现实”的生活情景。例如,考生可以从科技发展的角度,想象上月亮、登火星的未来生活;可以从保护自然生态的角度想象未来人类新的生活方式;从医疗技术发展的角度想象未来人类的生命现象,等等。可以想象、幻想的未来世界情景繁复无穷,可以写得很有趣,很生动。但今年这类我们所期盼的作文竟然凤毛麟角。这表明,我们的想象创造力太弱。
第二,辩证思考力不足,社会价值观念较模糊。
不能辩证地思考问题,容易走极端或一边倒,常常把不是“公理”的东西当“公理”运用,这是历年存在的老问题。例如,2008年“不要轻易说‘不’”这个题目,本来不是一个“公理”,没有普遍意义,它只是针对特定对象而言的,不是任何事情出现,我们都“不要轻易说‘不’”。但有考生却这样写道:“不要轻易说‘不’,这是我们要坚持的信念,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要轻易说‘不’;在面对困境和失败时不要轻易说‘不’,……轻易说‘不’的人很容易失去自信,很容易被困难和挫折打败。所以我们在做任何事时都不能轻易说‘不’。”这显然是非辩证的、片面的、直线型思维的结果。试想,如果有人叫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