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应该以长辈的爱和兄弟的情去对待学生,学生有错时,应该包容、引导;学生有进步时,应表扬、激励,使得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心灵交融,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是有序、协调和高效的。
三、教法灵活、以情育人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讲解、示范,学生模仿跟随练习,基本上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单向传递,师生缺乏交流,这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体育教学的需要。因此,现代体育课堂信息传递方式,应由“单向”转向“多向”。如果教师在课堂中,以期待的目光鼓励学生,温和的语言指导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来感化学生,使学生以愉悦的心情,努力进行练习,必然会换来教师、学生都满意的效果。
与学生建立交融的情感,是赢得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的重要因素。体育课基本是由四个部分构建的课堂结构,课中存在着大量的队伍调动、分组练习、纠正错误和中间放松等组织手法。只要教师充分做好上课准备,备好课、科学安排设计各部分内容所用时间和练习次数,课中抓好学生的组织,注重时间管理,那么,体育课就会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心平气和地与学生商讨体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以教师的情感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
体育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育体与育心的过程。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具有双向性,具体表现在向生性和向师性两个方面。由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因此教师有责任主动把心扉向学生敞开,这样,才能在学生心灵深处激起向师性的情感浪花,师生之间才会产生情感的共鸣。学生只有在充满情爱的世界里,才会产生良好的情绪,才会在欢悦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教育。因为只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促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只有乐教和乐学,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带着爱心去上课,用亲切和蔼的态度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诚恳对待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四、突出主体,以学为主,学、导统一
教与学是个和谐的统一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是认知活动的决定因素,课堂教学是主导与主体并存的过程。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活动,发挥引导、启发、点拨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热情,把握教学大方向,驱动教学过程的开展与运行。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真正把握学习的自主权,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主体性主要表现为:在学习目标的激励下,激发了潜在的学习动机,依照学案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在交流讨论中充分运用学到的知识,畅所欲言,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与评价,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的教学过程由“教”变为“导”,由“要我练”变为“我要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而且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最佳的结合,从而实现教学的高效化。
体育课很多是技术方面的教学,作为教师在“导”的环节上,应该心里装着学生,带去课堂,一个技术动作,一定要有好的示范,而且要学生独立地、主动地进行活动,并观察、理解和掌握,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使其主体性得以发挥,并具有创造性,处理好“导”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教与学才能显得和谐。主导性和主体辩证统一的,发挥了其主体性,就可以保证体育教学的技术和水平不断提高,主导性“导”得好,有利于主体性的充分发挥,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主体性是主导性的基础,主导性对主体性有积极的推进作用,两者是协调的。
五、结语
“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体育教学本身就是一个生动活泼、充满快乐因素的教育活动。体育教学内容有其自身的艺术魅力,有情、理、趣等要素,关键在于教师课堂教学中能否挖掘那些潜在的情趣因素进行再创造,能否选择新颖灵活的教法,使自己的讲解生动形象,妙趣横生,高潮迭起,层层推进,步步加深,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得。如果师生双方都进入了角色,课堂气氛融洽是坚信无疑的,教学效果肯定是令人满意的。
总之,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是教师和学生的和谐统一,是实践和理论的和谐统一。只要教师充分关注了这三个统一,在教学实践中,灵活地运用它,就能有效地组织好教学。同时课堂教学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教师在这过程中又要充分运用好形象与情感激励,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只有这样,生命才能被受尊重,课堂才能焕发活力。
(作者单位: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
参考文献:
[1]杨贵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1).
[2]柳斌主编.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全书[M]. 北京:九洲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 朱守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