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评价“留白”,适度延迟树信心
这个“留白”不是不讲,而是不讲结论性的语言,不用让学生感觉被定位的束缚。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即时性评价是普通运用的评价手段。这种评价固然必需,但其对学生学习过程、知识和能力的生成过程缺乏应有的关照。因此教师的评价“不要限于某个角度的评价,更要关注学生积极思维和勇敢的表达,并对此给予鼓励。”我觉得教学评价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尝试自评和互评,大胆的把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说出来。评价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摸索的过程,学生敢于质疑问题,这才是学生主动精神充分体现,也许评价的答案不完全正确,但是这充分体现出学生敢于独立思考,敢于发表独立见解。如我在上四年级下册《变照片为黑白画》一课时,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欣赏作品后,就让学生创作,有个别学生画得特快,我马上展示作品给学生欣赏,有很多学生说:“好漂亮哦……”我顺势的提出:“漂亮在哪里?”停顿了一会,我看到学生一下子想不出怎样回答,我说:“你能从画面的构图、内容、线条等方面评价吗?”这时就有很多同学举手:“老师,我来,我觉得她的构图不错,四周不靠边”、有的说“她的处理方法很大胆,把脸部背光和脖子背光处涂黑”、有的说“但是没有用上点的装饰……”这时,小组里顿时热闹起来,都你说我说的……在这个环节里老师担当的是配角,对学生的评价我们只做等待,给予学生更大的评价空间,听听他们的评价和想法,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组织语言的能力,实例证明实行延迟性评价,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及知识与技能的积累后,逐步达到学习目标,是有积极意义的。
责任编辑 龙建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