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的,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知识会过时,能力总有限,然人格、信念却影响终身。一间好的学校,一名好的教师总会努力形成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行为和思想信念。
一、培养“启发潜能”的教育态度
(一) 尊重。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更重视人的本位价值,在学校中,尊重是双向互动的,教师尊重学生和学生尊重教师均基于人的社会性。对教师而言,首先是尊重学生受教育的权利,从法、理、情角度出发,学校和教师均无权剥夺学生的权利;其次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师生人格地位的平等是现代教育的特征之一,“尊师”是从学生的道德底线提出的要求,尊重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底线;再次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学校不是工业化的流水生产线,尊重个体差异才能实现因材施教。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避免某些出发点本是善意的但缺乏尊重学生的行为,否则,教育方法与内在意愿产生矛盾,在客观上使学生受到伤害,压抑学生潜能的启发。
(二)信任。信任是一种心理的依存关系,《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作者雷夫·艾斯奎斯说:“第56号教室的特别之处不在于它有什么,而在于它所缺少的,那就是:恐惧。”在他看来,如果说第56号教室有何与众不同之处,那就是师生之间建立的深厚的信任感。师生间的信任感让彼此双方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