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策动“微”情设置,贴近学生生活
生活性是思品课的重要特点,我们的教学如果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谈有效教学就是无源之水。要让学生产生兴趣并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作用,我们就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才有可能让学生有话说、有事做,学生才乐于探究、有所获得。在微信、微博、微视、微电影等大行其道的微时代,教师在进行课前策动的过程中整合这些“微”情境进行导入,同样有助于让学生尽快集中注意力,进入学习的状态。
在八年级上册《同学朋友》设置情境:
①微信、微博面对面。同学们分享微信、微博上的的照片,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快乐。分享了的快乐,是双倍的快乐;分担了的痛苦,是一半的痛苦。
②微视告白:播放微电影《同桌的你》。电影由学生提供,是与背景音乐《同桌的你》同名的关于自己初中生活成长历程微电影。
在熟悉的音乐声和影像中,勾起了同学们无尽的回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述说着一对对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是那么珍贵,那么让人留恋。这样导入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情感上也引起了共鸣,并通过观看微电影得出结论:朋友间的友情是珍贵的。
三、策动过程,掌控教学有条不紊
教师要有明确的课程策划,才能组织好教学过程,在讲课过程中才能思路清晰,这就必然要求教师明确自身采用何种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对教学的内容进行设计;同时,学生学习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在策划教学过程的活动中,必然强调学生动手,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讲述八年级下册《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对课前、课堂、课后进行以下设置:
第一步,课前:我要求在家能上网的学生回家上网查“百度”:1.什么是消费和消费者,消费者与经营者的关系?(文字和图片)2.在生活中的一些侵犯消费者享有的权利的行为(文字和图片),培养学生有效获取信息和评估信息的能力;
第二步,课堂教学:1.我要求已上网搜集到相关材料的学生发表见解。2.要求看书学习的同学对上网学习的同学的见解作点评。3.要求上网搜集到相关资料的同学与不能上网的同学加强交流,商讨决定如何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书写出来,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第三步,课后:我对学生交上来的作业作出点评,第二节课,学生查看老师对作业的批改情况,加强对以上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批判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师生双向互动的课堂策动,一方面使教师的教学有条不紊,推进了有效教学;另一方面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从而让学生产生成就感,进而更愿意学。
四、策动评价,衡量效能双向推进
教师备学生必须要考虑到初中生比较好强,同时很重视群体对自身的评价。而学生到学校进行学习,都是处在一定的集体之中,学生对于自己在班级中的表现比较在意,所以小组评价有着不可小看的作用。教师可以考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学习小组进行小组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在小组的表现建立一定的评价量表,衡量学生在某一过程中的表现,并作宣传。在这些交流中,同学们在班集体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能不断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在小组中参与教师的设计教学活动或情境的表现,根据以下量表进行评价,既考虑学生即时表现的评价,也要考虑学生在整个活动中的综合表现。
策动评价首先必须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学生才能更大程度增强主观能动性和兴趣参与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同时又必须及时反馈学生的课堂听课效率,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听课效率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与目标,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 龙建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