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一:“青蛙”最近失恋了,心情很烦躁,想约李明见面聊天,缓解内心的郁闷,如果不答应见面,就按照李明提供的地址去找他。如果你是李明,你会与“青蛙”见面吗?为什么?
情景二:某天,李明打开网络,发现有一则“QQ中大奖”的对话框弹出,只要付500手续费,就可以获得IP0NE5手机一台,李明犹豫不决。是你会怎么办。
通过“生活观察”和“角色模拟”两个情景体验,课堂参与气氛活跃,学生在情景体验中深刻领悟,在层层设问中思辨升华,可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从教学的效果来看,更能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树立责任感,参与健康的网络生活。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生在探究一、探究二的体验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达成意义建构,促进行为的内化。设计“感悟明理”活动:
探究三:感悟明理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在网络交往中,我们要享受健康的网络生活,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请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一份网络文明公约。
学生参与热情再一次被激发,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如:“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不传播网络谣言、遵守网络法律、利用网络优势进行学习”等等。学生们不再是被动的学习者,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究获取新知,他们集思广益,交流合作共同制定网络文明公约,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三)内化升华,实践运用
通过体验生成知识,获得对生活的感悟,进一步内化为正确的价值观、道德品质,心理素养,生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前面的参与,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这时,让学生返回现实生活中自我检验、自我评价,进一步升华。
探究四:论坛展身手
通过论坛对话形式,让学生在网络上展示媒介素养和积极的批评能力,掌握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方法。
2013年底,“四川达州三少年扶老人被讹事件”引发网友广泛关注,当善举遇见讹诈,是一如既往的坚持,还是抛弃已有的价值观,“扶”还是“不扶”,再一次引发了社会公众对诚信与道德的思考与讨论,网络论坛上议论异常激烈。
请你在该新闻论坛上发表自己的观点。
探究任务抛出后,学生参与热情达到高潮,他们运用学习到的知识去观察、解决新问题,理性地参与网络生活发表观点。从论坛发言的学习效果看,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有效的实现。摘取学生观点:
1.人都有老去的一天,当我某天跌倒的时候,也希望别人扶一把。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让社会充满爱。
2.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帮助别人不应该犹豫,不要因为这种被讹事件而扭曲我们原本正确的价值取向。
3.个别网友的言论实在过于偏激。我认为老人还是要“扶”,而且要“扶”得有智慧,既要帮助别人也要保护自己,可以在扶人时用手机拍下视频证据或寻找目击证人。
4.法律一定会还原时间的真相,相信公平与正义,相信社会的正能力!
(四)创新评价,激励体验
给予学生客观激励性的评价,关注他们学习过程和发展,能够更好地激发参与,感悟生成。教师适时的一句“你的参与让课堂增色”、“你的表现真是令人刮目相看!”等,就是对学生最好的鼓励。此外,思想品德课的评价还应该是多元的,充分发挥自评与他评,更加关注学生的变化和发展,应多采用正面积极的评价项目。
四、实施情景体验教学模式的效用和反思
(一)效用分析
为了验证该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在教学中开展实验研究,通过课堂观察和数据监测,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跟踪和比对,实验班的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知识能力的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情景体验教学模式在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方法和能力、形成正确的意识和行为方面有促进作用。
(二)反思
通过教学实践和研究,情景体验教学模式的积极意义是显著的,有效地促进学生探究获取新知,升华情感、内化积极践行;打造高质、高效课堂,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同时,该模式若不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特点,只是机械照搬,其实效性会大打折扣。因此,必须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情景创设必须符合“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三贴近原则。
2.体验和感悟是需要时空酝酿,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习变得更充分,不走过场。
3.把握情景的数量和形式,情景宜精不宜多。
4.情景体验教学模式对于理性逻辑思维的培养有一定局限性,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也需要具体操作策略,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与其他教学模式相互融合,取长补短。
责任编辑 龙建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