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教师教学活动中的这些无声的动作、表情等的肢体语言,正是教师整体教态的具体表现。在教学中,教师的肢体语言发挥着不可言喻的奇妙作用。到位的肢体语言运用,有时无声胜有声,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会神领,胜似万语千言。教师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无不对学生收获的内容、体验效果产生影响。如,学生能从教师的表情中感受到关注、温暖,或严厉、信任、希冀,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这种情感反应往往影响整节课的学习情绪高涨或低落,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其次,教师的体态语言无不对教学起到促进和补充的作用,它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如表达高度、形状、喜怒哀乐等。除此,教师任何一个不起眼的手势、姿态、眼神等细节都能协助教学,将学生的情感、注意力牢牢掌握在其中。如授课途中,对待分散注意力的学生最好的办法是:突然中断讲授,装作凝视皱眉,搁下手中的书或粉笔,放下面孔稍停片刻,或抿嘴欲言又止等暗示学生注意。这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比起大声训斥更好。如果暗示无效,教师可以一边若无其事地继续教学,一边利用巡视来到学生的身边,敲敲学生的桌面,既呵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不影响其他人的学习。
就像演员要求有自己的风格一样,教学要有生命力,教师必须有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从而形成教师身上无形的“印记”。教态要有个性化,就必须良好的体态语言和行为习惯为前提。珍惜每一个表情的信息传达,肢体语言设计上要坚持少而精、精而准、雅而美的原则,得体、到位、适时、适候,要杜绝频繁复杂。“两句一招,三句一式”只会导致学生审美疲劳,有失教师严谨和课堂严肃;教师要注意把眼神、表情、手势等与教学内容、教学语言、师生感情协调,使得整体肢体语言衔接轻松自然,教学才富有艺术魅力,才能给学生和谐美德感觉,从而使语文课教学渐臻佳境。
当然,充满个性魅力的课堂教学还远不止这些。对于语文课堂教学个性化的研究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但我相信,只有坚持个性,“成为你自己!”语文教学才有生命力。
责任编辑 邱 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