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渗透,师生共同参与艺术表现实践
在《小动物走路》一课中我最希望看到的是学生能用肢体去感受音乐、表达音乐,因此,我设计了歌表演环节。学生在艺术课上学习绘画小动物并制作成头饰,戴上自己画的小动物头饰,跟着老师的直笛旋律进行歌表演活动。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表演和创造能力。选择乐器伴奏,师生合作演唱,能够使学生提高互相合作的能力。
创造实践,音美协作提升自信我校是一所乡村小学,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占我校学生总数的80%以上,家长不像城里的家长一样给孩子报艺术班。许多孩子的音乐基础较为薄弱,导致对音乐课堂学习的信心减弱。但与此同时,知识经济的挑战日益增加,社会就业形势逐渐严峻,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日益加剧,也希望孩子能全面发展。在《艺术》课的课堂上,我发现这些乡村里的孩子虽然对音乐的唱歌律动明显信心不足,表现欲不强,却偏爱油画棒与图画纸,因为纸上作画可随心所欲。我希望“音美协作”下的孩子们能在艺术课堂上体验成功,提升自信。于是我在《小动物走路》一课中的拓展部分融入我校的皮革皮具特色,让学生在我准备的皮革画卷上画出小动物的形态或小脚印。教学实践发现,腼腆的孩子们在“皮革作画”这一环节显得特别兴奋,也特别用心。当孩子们把自己的皮革作品举起来展示,获得小伙伴们赞赏的目光和掌声时,一张张小脸露出了自信的笑容。孩子们在《艺术》的课堂中体验成功,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支持与肯定;我在孩子们灿烂的笑容中感受到“音美协作”艺术的幸福。
美国早期有一位将军曾这样说过:“今天我们骑在马背上征战,是为了我们的子辈能从事科学与技术工作,是为了我们的孙辈能从事艺术工作。”在这里,他道出了艺术的真谛:艺术是人类精神追求的终极目标。是的,艺术教育将给我们的学生带来终身的益处:成为一个完整而有情趣的人!引导学生愉快地登堂入室,享受艺术的美,并尝试去展现美、创造美,这种美好的经历往往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艺术本身,而在于给孩子们带来欢乐的同时,让他们掌握艺术的基本技能,发展他们的艺术能力,让他们在生活中都会歌、会画、会舞、会听、会看,能够健康、快乐地生活。
责任编辑 魏文琦

